42、道士免跪(1 / 2)

加入书签

第六章:不周向西去,神仙自东来

假,假借假,君子也不傻;假做真时真亦假,问天下大侠,亟亟然,信步如回家。

(真是《三世为人》呐,原来写《三世为人》的时候,没有想到自己真会变现,出来就是三个钉子,碰那个呢。还是听周领导的:鸡头凤尾吧。)

(7)道士免跪

刚才还弯腰站着的杜勋“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阴大爷,在下没有胡说呀!”

阴相坐在凳杌上,没有一丝表情,眼睛也没有睁,淡淡说:

“那马真人最后留给那木僵的话是什么?”

“……无藏,世人俱…生道法,世有世修,出世为道,入阁为盗,心道知自然之道,人盗蒙混沌无象。吾知天道受人道之虚像,心天下苦是吾孽障。吾救不了天下,小友许能。“

杜勋已经说的很流利了。

阴相沉着脸说:

“得道之人,何来救天下,圣上才可言天下,你是找打吗?”

杜勋不敢说话了。

这太监说讨打,那是给你机会,找打那是要直接打死的。

他一句也不敢说了,只是说:

“阴大人,那真人说的太多,可能后面会有记错!请阴大人惩罚。”

阴相这才睁开眼,还是淡淡地说:

“道起于事,道落于事,道家哪里有枉谈天下的,天下是咱皇爷爷的事,做内臣的,更要注意。”

阴相这才一挥手,大家这才动身。

杜勋吓的浑身湿透,心里突突直跳,听阴相的人全部走过去,才爬起来跟在后面,心里却是暗暗叫骂!

终于,出司礼监,动身去妙应寺。

好在也不远,出西化门,绕苑池,过兔儿山,直奔西安门,看验门牌,方能出西安黄门。

其实出了西安门过广济寺,过阜成旱河,即是这妙应寺,路长还没有宫路的一半呢。

可不行,出了宫门,就得有身份了,凳杌是不能坐的,必须要叫轿子。

坐轿子才是有身份的象征。

刘若愚也一真在回忆杜勋的话。

他实在想不出最后的“吾救不了天下,小友许能”,为何道士不能说,百思不得其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种场合不适合问这种问题。

旁边的带班,轻声叫醒了他。

这才看到,西安门外一排的青色小轿,如同现在排队等客的出租车一样。

四人小轿倒是有一顶,刘若愚先面向四人青色小轿,没有抬手,看一眼阴相。

他当下也说不准,现在升了的阴秉笔是不是违制坐四人的。(注一)

阴相一笑,拍了拍刘若愚的肩膀,向二人小轿一努嘴,旁边的小侍监儿,马上跑过去,从队伍中找了两个看着最新的两乘二青色小轿。

这个小侍监也一拍手,一个小寺人一路小跑就去了。请二位大太监上轿,直奔妙应寺。

妙应寺,不是道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喇嘛庙,主要是有一座元朝的白塔,否则可能早就没有了,显然和道家一点关系都没有,目前也只有部分残破的屋舍。

听杜勋说,好像这位木僵住在原来的藏经阁里。

刘若愚不明白,道士把他弄到哪做什么,听说还去一堆的小道士。等到了白塔寺,他就明白了,开门的是两个正装的小道士,四下看来一个和尚没有,更不说喇嘛了。

看来这里全是道士在打理吧。

想起来祥兴二年(1279年),忽必烈下令以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史称:这座寺庙范围根据从塔顶处射出的弓箭的射程决定的(蒙古一箭之地约100来步,约145米),方圆各280多步(约16万平方米),恢宏一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