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银子真硬(1 / 2)

加入书签

第八章:家事四五件,其实都扯淡

家,乱如猪,幸福哼哼咕,私公益害遮羞布,只因年长熟,温贴处,难消清风故。

(清官难断家务事,错了,是家务本无事,清官自找苦,不怕吵闹夫妻,只怕贫富妯娌。)

(6)银子真硬

张瓢的感觉没错,这个时代换银的地方,都是官家的后台,比后世的银行牛多了。

至于什么钱庄的,你存银取银可以,敢换钱,就敢让你连门头也一起换喽。

张瓢循声看去,一个中年男子,儒装雅态,缓缓走来,张瓢一笑,没有说话。

那人接着说:

“在下,王安生,是这里的店先生,不知换向两折银,多了好说。”

张瓢心里一动,不叫掌柜,叫什么店先生,有意思。

不管是不是文化人,先充上个文化人。

于是,拿出一块最小的银锭:

“换这。”

“哟,这还是俺盛达的锭银。”

那掌柜一楞,这银子,可只有京师勋贵们才有,连勋戚都没有,再看后面的马,明白了,这位勋贵无疑。

于是,拱手道:

“小公爷,这样,今天也有意思,这都过中午了,你是第一份换钱的,还是自己庄上的银子,这二两一起换,就按一成火耗收,如何。”

“那敢情好!”

在张母坚持不要折钱的情况下,最后二两换回了1800枚小-平通宝,兑钱有十二斤四两重,掌柜还说,这是自己出的银锭,按足银换,市面上的散碎一两银子最多换600钱。

亏得有马,否则他们拿也拿不走。

这时的斤,据记载基本接近600克,张瓢没有感觉。

市场的情况大致是一般的大米,白银六钱一石,190市斤上下,当时为150明斤,折2010年前的人民币到四块上下;上等肥肥肉,十八通宝一斤;上等羊肉十四通宝一斤;牛肉没有,说是十三通宝一斤,要预订;

鸡鸭鱼都是论个卖的,就是肥的也就五六个通宝一只。

没有想到的是碗,一个陶碗居然要二个通宝,一个瓷碗居然要五个通宝。盐真贵呀!再想便宜就是像石块一样广东盐,张瓢坚决不买!最后买的是六个通宝一斤长芦渤海盐,连后来化雪用的大粗盐都不如。听说最好的叫什么舟山芦花盐。

更让张瓢吃惊的是油,应该是豆油,一眼看去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混浊不堪,居然32通宝一斤,这到底是什么社会。豆腐倒是不贵,一通宝一块,至少有二斤;这时的黄豆是不能叫大豆,那个小呀,个子最多有后来的一半大,那就来二斗黄豆吧,可是四十个通宝,借口是马要吃。

“瓢儿,不能再买了,都是钱呀,马吃草,还吃什么豆子呢,城里的没有草才吃豆子,家里都是草。”

张母很是心痛,买什么黄豆。

“娘,人吃饭,相当于马吃草;人也要吃菜、吃肉,相对于马吃豆,来城里一趟不容易,这可是娘说的。”

张瓢笑着说。

“马吃豆,人吃肉,一会来个几斤肉。”

张瓢感慨地说

“娃呀,可不敢买肉。那可不是俺们吃哩。”

张母急了。

“吃肉还犯法吗?”

张瓢有点楞。

“吃肉不犯法,吃肉不随份子才犯法。”

旁边的屠户咣咣地蹭着刀。

“对哩,吃肉不随份子犯法,收礼没肉才犯法,上月老王家送亲,俺随了五个大钱,一片肉都没有,五个大钱,那有十个肉包子哩,你说,找谁说理去。”

一个中年男子接了一句。

一片笑声

“小哥,你吃肉不犯法,俺们吃肉……也不犯法。”

一个买苋菜的调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