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1 / 2)

加入书签

毛思嘉和孙继东在阳春三月的时候安上了空调,但等到使用已经是夏天的事情了。

这一年的夏天和这几年的夏天完美保持了一致也就是说特别热

晚上还好,挺凉快的,白天就不行了。太阳光很强烈,炙烤着大地,就像是要把大地晒化了一样。毛思嘉觉得这样已经越来越接近她对北京几十年后的印象了,相比起祖国大地上那些赫赫有名的火炉,地处祖国偏北方的首都是不能相比的,但也不负曾经的舒适。

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北京的夏天向来如此,说不热那是相对于南方城市来说的。真要对比,夏天肯定还是热,同时也需要空调如果不是这样,十年代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安空调了,要知道那个时候空调还是很大的负担,比其他电器还大的那种。

而往古代说,真不热的话,生活在四九城里的皇上们又何必去热河避暑呢

今年的夏天因为有空调的关系,毛思嘉对夏天都没有那样强烈的感觉了夏天啊还是热的,但是她经常是从早到晚呆在家里,偶尔出门一趟也会挑清晨和傍晚。时间久了,确实会感觉迟钝。

就像是几十年后的人,对夏天越来越热这件事更多是从新闻上感知,最多一个夏天有那么一两次不得不经受户外高温又或者很惨遇到了停电,由此晓得了夏天的威力。至于说夏天炎热带来的那股子煎熬,那是没有感觉的。

时间长了,只知道每年夏天都很热,经常就突破高温纪录,然而具体怎样是没有切身体会的。

“汽水汽水多拿一点儿不然你先把这些东西带回去,然后再过来一趟吧。”毛思嘉和孙继东对照着早就列好的单子买东西,看着这会儿已经不少的各种补给品,毛思嘉和孙继东打着商量。

最近毛思嘉和孙继东经常是呆在家里度夏,孙继东还时不时出门倒腾古董旧东西,毛思嘉是真的宅在家里都不出去的至少白天不出去,只是傍晚的时候去孙继东家,再不然自己家里吃晚饭。

现在他们放暑假了,有的是时间,轮流去两家父母那里吃晚饭,一个是省事了,另一个也算是孝敬父母了其实父母的期盼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偶尔他们也会趁着清晨出门进行采购,毕竟宅在家里就得准备充分。

副食本和各种票券分配的每个月的各种物资肯定是要买的,这些很多时候也要看运气,因为紧俏的东西不是时时都有的,得自己特别注意等不过基本的一些供应,像是粮油什么的那肯定是随时去买都买得到。

而不算这些,宅在家里最需要补充的果然还是一些零食水果什么按照时下的观点,水果大概也属于零食吧。

又划掉了单子上面的一项,毛思嘉让孙继东先回去一趟“刚买的西瓜都弄回去,还有北冰洋汽水、卫生纸”

“先把西瓜弄回去,洗了切了,等到回家的时候差不多就能吃到冰西瓜了。”

东西很多,幸亏本来就是预备着采购的,所以自行车侧面挂了篓子。

孙继东再来拉东西的时候就是各种乱七八糟的零食点心、冰棍儿、花露水蚊香零碎什么的了,毛思嘉还买了好多挂面“刚刚看到了,家里好像也不多了。回头把肉票都给爸妈,让爸妈帮忙看着什么时候有肉买,无论什么肉都好,到时候做成卤,汆面条吃最好”

最近毛思嘉和孙继东图方便,在家吃早中两顿,另一顿就去两边爸妈那儿轮流吃。早中两顿常常是怎么省事儿怎么来,造饭有的时候是自己煮个绿豆粥,喜欢甜口就加糖,喜欢咸口就放咸菜。毛思嘉是不会做咸菜的,孙继东有心向毛妈学学,毛妈白眼一翻,回头就给了小两口一大坛。

“随便做的一点儿,够你们吃好久了这等你们自己学会了再费那个事儿,多久才能吃上还不知道学不学得会呢”虽然嘴上嫌弃,其实是照顾小两口的意思。

中午就常常是吃面条了,面条不能吃阳春面啊,得配料无论是吃热乎的汤面,还是吃凉面,光只有面条都差意思。特别是毛思嘉和孙继东,两个人显然是不会委屈自己的,就更不可能光吃白面条了。

除了时不时买点儿熟食配着吃,更重要的是做各种卤。

这卤有素的有荤的有荤素混合的,各人口味不同,各有喜好不过主流口味肯定还是荤的好吃,大块的肉什么的。毛思嘉和孙继东就属于相当正常的口味,光是素卤那是觉得没什么意思的。

一般都托两边爸妈帮着做好卤,这样家里下面条吃的时候连打卤的功夫都省了。

卤防着坏,一般都是吃多少做多少,特别是夏天更是如此。不过毛思嘉和孙继东家里、两边大人家里都有冰箱,倒是可以适当多保存一些时间。特别是打的卤里头有厚厚一层油时,放在冰箱里更是能保存好久

如果不是没必要,毛思嘉甚至可以把这些卤放在冷冻室,冻到冬天吃都行

为了方便,毛思嘉干脆把肉票,还有每个月买的油都拿到父母那边了反正她也不太注意周边合作社什么时候有这个有那个了。放在父母那儿有父母给家里买东西的时候顺路买了,反而更加方便。

“别说,冰箱确实挺方便的,外国人就是会享受,听说他们家家都有冰箱家里有个冰箱,看到肉啊菜啊什么的,都可以可着劲儿买,把每个月的额度一次买完,之后就不用费事了。冻起来后绝不会坏,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还有那剩菜,以前还得各种注意不要坏,现在不用费这个神了。”大概是最近买菜增多,毛妈也是有感而发。

以前夏天是尽力不要剩菜的,如果没办法就是有剩菜,就会在吃完饭之后热一编。热过之后就不要翻动了,如此到了下一顿再吃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坏其实有些容易变味的菜还是多少会有些怪味,但吃饭的人一般不会为了这个就倒掉。

可能是因为这年头大家都习惯了这样,倒也很少听说谁谁谁因为这个坏了肠胃进医院。

事实上,大家都把这种些微变味的菜当成是没问题的了,甚至没人觉得这属于变味的范畴。

“咱们快点儿回家,不然冰棍儿该化了”毛思嘉和孙继东都骑了自行车,这个时候都急赶着回去。

一路脚下自行车飞快,也顾不上说话。等到到了家,背后已经全是汗虽说晚上比较凉爽,那也还是夏天呐属于稍微运动就难免黏糊糊的季节毛思嘉立刻去开空调,等到缓过热劲儿之后才催促孙继东去洗澡。

等到毛思嘉在孙继东之后洗澡出来,孙继东正张开一个小本儿记账。觉得有些冷了,毛思嘉就关了空调,换电风扇。

“在记什么呢对了,家里那些粮票都换成面粉和大米了吗”毛思嘉和孙继东也是很少吃玉米面之类的粗粮的,所以每个月发的粮票,除了米票和面票,其他的都会找人交换一下。

孙继东嗯了一声“和我一个同学换过了对了思嘉”

“什么”毛思嘉擦着头发回头,凑过去看他记下的东西,都是一些小账“赚的挺多的啊”

毛思嘉和孙继东并没有谁管账的说法,准确的说两人有两个共同账户。其中一个只管存钱,为的是小家庭的大开支比方说要买大件,又比方说还在计划中的孩子。另一个账户并不是开在银行,而是在门口挂着的军挎里。

这个军挎还是孙继东以前的,挺旧的了。里面一般放两个人的存的家用,每个月放入固定的钱,这个月家里的小开支,从吃饭穿衣到给两边长辈买东西,全都从这里出。如果钱不够,就再一起凑。

如果有剩的,那就挪到下个月用一般只有多没有少的。

到了年末还会看看家用剩了多少,像去年就在年末数出了三十多块两人用这个钱连着去了好多次大饭馆。

至于两人手头再有钱,那就是自己支配了。孙继东没问过毛思嘉的开支,毛思嘉也没想过要拿住家里的财政大权。

“我想买辆摩托车。”孙继东把自己想的事说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