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4 章(2 / 2)

加入书签

毛思嘉她姥姥应的也高兴,毛思嘉小时候毛妈没时间照顾她,在上幼儿园前一段时间,常常是放在姥姥这儿的。谁养的孩子谁有感情,毛思嘉又很乖巧听话,和普通的人事不知的孩子不一样,自然很讨老人家开心了。

就算是非常重男轻女的姥爷,也偏爱毛思嘉一点儿。当然,这个偏爱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能和几个孙子、外孙子比较。单论孙女、外孙女,毛思嘉是更得他意的。

姥姥把毛思嘉迎进了屋子“快进来暖和缓和你这孩子,天儿这么冷,下着雪花儿呢还穿这么单薄,不能光顾着好看呐”

毛思嘉穿着今年新做的呢子大衣来的这可来的不容易。毛思嘉家里有钱,毛爸毛妈在这时也算是有门路的人了,加之家里孩子就毛思嘉一个,毛思嘉在穿衣的问题上无疑是富裕地让所有认识她的孩子羡慕。

首先,只有一个孩子,她就不存在捡哥哥姐姐旧衣服穿的情况了。很多头上哥姐多的,从小到大都没尝过穿新衣服的滋味儿。

另外,一些条件不好的,就算是家里的老大,也穿不上新衣服他们得从爹妈那里接茬衣物。

从爹妈那里捡衣服穿没有什么,这个时候军装大行其道,大都是军人子弟继承的爸妈的。难的是只能捡衣服穿就算大家再提倡艰苦朴素,心里肯定还是想穿新衣的。

毛妈是纺织厂的职工,毛爸是汽车公司搞货运的,除了规定内的布料供应,还能搞到一些供应外的布料。以毛妈为例,厂里总有一些生产时候出问题的布料,或者是质量不行,或者是印染坏了。这些布料,有的会下发旧货商店处理,有的会成为百货公司的福利。

作为近水楼台的纺织厂本身,当然也不会不插一手。

反正毛妈弄到不要票的处理布的机会总是有的

然而,毛呢布料是另一回事,这种布料毛妈所在的纺织厂并不生产事实上,少数生产毛呢的厂子也很少会在国内销售,这玩意儿能出口创汇呢

这个时候生活中常见的呢子大衣,一个是军人家庭,家里有高级军官的,这时候有一说法叫将校呢,将校级的军官是发呢子大衣的既然是衣服,就会有消耗,新的下来了,家长就会将旧衣给孩子。

这时军装是怎么遍布全国的除了一些人赶潮流,扯了相应的布料自己缝制,就是从军队里这么流出来的。

有的时候一农村出身的士兵在军队,能管老家半个家庭的服装供应呢

还有一些呢子大衣来自以前的遗留,特别是和苏联关系好的时候,那种列宁时代的大衣很是风光了一把。一些知识分子家庭、革干家庭,总之就是条件较好的一批,是做过这种衣服的。

这个时候风气虽然变了,但只要不像花衣裳、裙子那样扎眼,颜色如灰、蓝、黑的衣裳,该穿还是能穿的毕竟谁家都不富裕,日子总要过的。

毛思嘉以前没有毛呢的衣服,毛爸倒是有一件,那是十几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做的。要说这个时候的东西质量好呢这么多年了,反正一直能穿,穿出去也很体面。

这件毛呢的外套,是夏天的时候毛爸跑上海的时候弄到的黑市货,天知道人怎么从工厂里弄出来的。

毛爸当时就随便看看,一看这毛呢就走不动道了,想着给毛妈和毛思嘉做一件毛呢大衣,那多好看只可惜,布料只够一件的。买回来之后,毛妈肯定不愿给自己用按她的说法,她纺织厂职员,穿这个出去难免有人多问。不穿出去白放着,又可惜了。

最后她在初冬的时候赶了两个通宵,用缝纫机给毛思嘉扎了这件大衣出来。

毛思嘉在其中也出了主意,在不出此时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符合她的审美了一点儿。比如偏小巧的翻领、双排扣、斜插的口袋,以及谨慎显出的腰线至少不是完全直筒的。

这件毛呢大衣是此时大街上很常见的那种深蓝色,但因为毛呢的质地和普通布料不同,即使是这个颜色也显得颇为洋气。毛思嘉之前走在外面,不少人的视线都落在她身上,就为了她这件衣裳。

公交车上还有一姑娘特意下车后追上她,就想多打听打听这衣服怎么裁的看她的样子,也是一家庭条件很好的姑娘。

可见,这个时候大家对美的追求虽然极力被压制了,却是始终无法完全压制住的。

“姥姥,您瞧瞧我做的打卤面这卤”周小雪从厨房里钻出来,看到的就是毛思嘉抱着姥姥撒娇的样子。

本来想要献宝的心思全没了

特别是一眼见到了毛思嘉那件蓝色毛呢大衣,更看毛思嘉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哼了一声“怎么这时候才来啊今儿姥姥这儿忙着呢这都不知道早过来帮忙,姥姥算是白疼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