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 125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二十五章

迎春的亲事定下来后,她在府中的地位也跟坐了火箭似的直线上升。原本不受宠,被冷落时的各种差别对待都仿佛不存在一般。

迎春住在园子里,厨房那边,竟然光是各色点心一日里就送了七六次,更别提管着内务的婆子如何给迎春的住处换家俱摆设了,殷勤的让人咂舌。不光如此,就连凤姐儿都热情的带着她家巧姐儿去跟这位嫡亲的姑姑联络感情,要知道凤姐儿是最看不上迎春这种包子性子,以前还时常说千万不能将巧姐儿养成她亲姑这种性子。

对了,自从圣旨下来,迎春的奶娘都跟变了个人似的,更别提府中的其他丫头婆子了。

想到迎春出嫁要有陪嫁丫头陪房什么的,这些人都往死里献殷勤,就盼着辽春能将他们一块带走。国公府再好,能有王府好

人必须要上进。

迎春多少有些受宠若惊,不过她一惯少言,脸上表情也少,到是没几个看出来的。旁人见了还多多少少因为迎春的淡定从容而高看她一眼。

真不愧是木头变的。

对亲事有所期待,也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在迎春心中,未知的生活让她心中惶恐不安,熟悉的环境和不再被冷落忽视的生活更叫她由衷喜欢。

若是,若是能一直这么待嫁就好了。

贾母开始忆古怀旧,见天的拉着姑娘们到身边说话,以前黛玉总是坐在贾母左右,同一张榻上。如今这个殊荣则成了迎春的了。

黛玉若乐意来,便坐在迎春的位置,笑看眼前这一幕。若不乐意来,便呆在潇湘馆里跟楠笙传纸条玩。

赐婚圣旨下来的时候,黛玉也随着姐妹去道了一回贺,送了份棋谱便回来了。

姐妹应该是互相帮助,关键时刻可以互相依靠的那种。同样是表姐妹,血缘还比楠笙近一层,但在一连串的事情过后,黛玉待贾家三春也不抱任何希望了。

当初她们刚入府的时候,黛玉待三春虽然不及楠笙,但也是当成姐妹来处的。可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楠笙当初对贾家三姐妹虽然不及对黛玉,但知道她们姐妹一直囊中羞涩,财政吃紧,时常会变着法的补贴她们。楠笙画画得的各种赏赐和赠礼,也都会分成几份,留下自己和黛玉的那份,其他的转送贾家三春和宝钗等人。所以当初楠笙昏迷不醒后,较弱发生的事情也叫黛玉看明白了她们三姐妹哪怕是这个家的一股清流,但骨子里仍然流着贾家人凉薄的血

若非如此,以黛玉的性子和她手里的财富,迎春亲事有信,她又怎么会只送一本棋谱呢。

还是拓本。

薛憨憨不懂政治,但也对越岩给迎春赐婚的事充满疑惑。隐隐感觉哪里有什么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毕竟在薛憨憨的印象里,越岩真没怎么将元春放在心上。

黛玉是因为楠笙怕她一个人吃亏,挑捡着能说的将她知道的事情都讲与黛玉听。再加上当初林如海还在世时,也时常会将黛玉当成男儿教养,政治上的东西,多少比其他人接触多,也因此黛玉才能那么迅速直接的想明白迎春这门亲事内底都藏了多少算计。而薛憨憨智伤是硬伤,便是再原样给他两个他那样的脑子,怕是也想不明白其中内里。

不过迎春的亲事都定下来了,薛憨憨也就更着急宝钗的了。

越岩这些年一直在薛憨憨那里听他说起宝钗。薛憨憨将宝钗说得天上有,地下无,世间罕见的稀罕人,这种形容就跟洗脑似的在越岩心中扎根,所以虽然没见过宝钗,但越岩心中早就存了一段念想。不看到人,总有些意难平。于是在知道薛姨妈要带着宝钗去庙里上香求姻缘的时候,直接微服私访的跟着去了。

第一代皇帝也许长的寒掺,但皇帝享受国家美人资源,他们所生出来的下一代,在基因上就有一部分得到改善。几代下来,皇家人的容貌自是不用多说,都是女的美,男的帅。

再加上居移气,养移体的皇族教养,那精致不俗的容貌,再加上一身不凡的气度走在路上绝对叫人移不开视线。

宝钗第一次见越岩就是在这种诱惑下,羞红了一张脸的同时,还在想着这样容貌气度不凡的公子是哪家出来的。

宝钗的容貌自然也不用说,再加上有憨憨光环,越岩也是对宝钗有了几分兴趣。

天雷勾地火呃,这倒没有。

越岩是因为薛憨憨而对宝钗产生了兴趣,然后才有了一见并不算多倾心,却也极满意的经历。

宝钗那里,虽然满意越岩各项表现出来的条件,但人家是有青云志的,若越岩不是皇帝,宝钗怕也不会多满意他就是了。

尤其听说越岩是祖籍他乡,进京赶考的举子时,宝钗这份喜欢明显褪色不少。

越岩想要纳宝钗进宫,中间隔着个薛憨憨。宝钗满意越岩,中间隔着皇袍加身,一时间还真没甚进展。

不过这事一时半会的也不着急,那俩慢慢磨就是了。

今年出了国孝,但荣国府还有一层家孝,所以迎春的亲事便定在了明年二月里。将近一年的备嫁时间,足够迎春绣完全套的嫁妆,但迎春的嫁妆按什么标准来,又从哪里出却是个问题。

荣国府早就寅吃卯粮了,不然也不会惦记黛玉那三瓜两枣。如今府里要出一个世子妃,未来的王妃,那这嫁妆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咋办呢

凉办呗。

就像当初元春省亲盖大观园似的,继续众筹嘛。

这家给点,那家凑点,别说,还真凑出了万两的嫁妆银子和一些价值不菲的首饰摆件。

迎春是大房的姑娘,如今又是记在原配名下的嫡出姑娘,于情于理她的嫁妆等事都应该由嫡嫡亲的兄嫂负责。所以凤姐儿看在资金充裕和迎春出嫁便是世子正妃的份上,半点没犹豫的接手了。

接手后,看着那些银子,这位又动了小心思。发挥她长袖擅舞,油锅里捞银子的本事又从贾母私库和府中公库里挖了不少老物件,收拾翻新一回添到迎春嫁妆里。

东一抿,西一划拉的,最后这笔给迎春置办嫁妆的银子有三分之一进了凤姐儿的腰包。

然而哪怕是这样,迎春的嫁妆也是极丰厚,极漂亮的。

楠笙听说过,不由对黛玉点评,凤姐儿这样的心计手段,到哪都是人才了。

备嫁的迎春也跟着凤姐儿临阵磨枪的学了些管家理事的本事,但奈何凤姐儿担心迎春看出嫁妆上的猫腻,教的时候都是挑挑捡捡,有所保留的教导。所以在管家上,迎春真没学到多少正经有用的东西。

不过这总比原著嫁给孙绍祖时学到点东西了。

当然了,她其实也不用多学什么,出嫁前自有她堂姐夫借着她堂姐的名义配发管事嬷嬷和知事丫头帮她搞定这一切。

若迎春不教黛玉失望,也不叫宝钗看着齿冷,说不定这俩个有管家经验的姑娘还能多多少少提点迎春一些。可惜了,她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从实践中边吃亏,边学习了。

但愿学成时,还有条命在。

长姐是皇妃,堂姐是王妃,做为三姑娘的探春自然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更加的期待。不光是她,就连赵姨娘和府中其他人也都对探春未来之东床抱有一定的遐想。

一个姐姐是皇妃,一个姐姐是王妃,这三姑娘未来的夫婿最差也是个有爵位的。

于是本就是仨姐妹里相对受重视的探春,待遇也隐隐的提高了。至于惜春一边守着父孝,一边迎接她那无事献殷勤的兄嫂爱的问候。

原来宁国府也看到了这嫁女带来的好处,想着他们也不是没姑娘的人家,便想着趁这会儿惜春还小,好好的联络了一回生疏的兄妹感情。可惜天生冷漠的人,你也是捂不热的。

惜春又不傻,将府中的事和兄嫂前倨后恭的样子前后一联系,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于是这位本就性子左的姑娘,越发的左了起来。

你们见天的说成亲,说什么好亲事,那她就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吃饭睡觉都看佛经,赶明就出家当姑子去,气死你们。

唉,就没见过这么叛逆的

╮╰╭

黛玉之前曾尝试的带楠笙出空间,发现只要楠笙呆在她这边的空间就可以带楠笙出来。如果楠笙呆在藕香榭或是楠笙自己那边的空间那就是想带也带不出来了。

于是在知道这些后,黛玉便想着不能总叫她表姐一直呆在空间里闷着。便巴巴的找了一日去跟贾母肯求了一回,到是去了回观里拜了一回,再烧了一回香。

黛玉不是一个人去的,贾母因着迎春的亲事心情正好,便又叫上阖家人组团刷了一回清虚观。

来的人太多了,黛玉只匆匆的将楠笙放到一间专门给女眷准备更衣的静室便带着丫头跟着贾母等人走了。

楠笙面无表情的坐在静室里,一边用小拳头捶着床板,一边咬牙呼吸。

就算是放风,一个人又有什么意思嘛。

好讨厌

黛玉到底是闺阁妹纸,虽然聪慧,但心思却不深。楠笙虽然有些心机手段,但却不是那等有耐心的人。姐妹俩个都想着过去那么久了,就算是有人还不放弃寻找她,应该也不会那么巧的一直盯着。

二人哪里想到,皇帝一句话,哪怕是过去十年八年,皇帝自己都忘记了,那些执行命令的人也会一丝不苟的完成。

于是刚从静室里出来的楠笙就被皇帝越岩的探子发现了,并且那探子一边给自己人打信号让同伴去报信,一边悄悄的尾随楠笙在清虚观的后山闲逛。

楠笙穿的很朴素,头上也带了惟帽。按理来说,一般人是看不出她来的,但跟踪黛玉的人都是皇帝派来的探子,之前又都见过楠笙,自然从楠笙的举止间认出了她。

更何况她和黛玉前后脚从静室里出来可疑到傻子都要起疑心了。而做为皇帝的探子,又有哪个是傻的呢。

楠笙并不知道有人跟着她,仍旧漫无目的的在清虚观的后山闲逛。

贾家如今还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这次虽然是临时起意来清虚观郊游,到包场这种事,却是贾家的惯例。于是楠笙便只能挑着后山没人的地方一边闲逛,一边往观外走。

毕竟观里没甚可逛的,还不如去逛逛市井呢。

吃些京城街边小吃,再买些吃食零嘴放在空间里。对了,还可以去书肆挑些话本小说来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