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舆论中心(1 / 2)

加入书签

第171章

“看来我五月份肯定要去戛纳一趟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被组委会召回到闭幕式去。”

伊芙一边浏览着网页,一边发出感叹声。

先前是担心能不能入围,现在又开始担心能不能拿奖。

基本上有获奖可能的剧组才会在组委会的暗示下回戛纳去,要不然没有演员或者导演会在戛纳这座小岛上面呆整整两周时间,几乎都是短暂出席几个活动就离开。

基努在旁边认真分析道“今年入围名单里面的女演员实力都很强,要拿影后的难度太低了,但你们穆赫兰道整个剧组拿奖的概率却很大。不说最高奖,评委会大奖或者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应该有一个才对,故事那么精彩。”

电影节的评选其实比奥斯卡更加具有个人主观性,奥斯卡因为投票人数上万,获奖者就算爆冷,那也是众望所谓。

而电影节的评委们总共就八人,如果他们偏爱某部电影或者某个演员,肯定会力排众议,因此总会爆出各种冷门来。

哪怕曾经是奥斯卡影帝或者影后的演员,到了电影节上面大多数时候都会被某个在国际上默默无名的演员给掀翻。

在这里,他们不会考虑名气,甚至有时候名气太大反而不会考虑,而是要把奖交给那些普通演员。

伊芙在这些入围电影当中就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跟名字,但也有些电影的信息根本不完善,任何地方都查询不到相关信息,只知道导演的名字。

身为制片人之一,不管是自己拿奖还是电影拿奖都是荣誉,她只希望影片的口碑能够跟上辈子一样,那样自己5的全版权分成真的是会细水长流,说不定能覆盖那架飞机的油费。

此时网络上面关于电影的讨论非常多,地球真的是变成了一个村,世界各个地方的电影爱好者都汇聚在一起。

“为什么有两部电影还在拍摄就能入围呢”

“柏林电影节太没意思,还是戛纳有看点。”

“难以置信,这是亚洲电影的入侵”

“终于等到了戛纳,太想看到这些精彩有趣的电影。”

“我们英国居然一部电影都没有”

“戛纳这是在做什么,凭什么那两部电影可以入围就因为导演跟戛纳关系好吗”

“很期待今年戛纳电影节”

“机票已经买好,迫不及待想参加了。”

大部分网友其实还是比较理智,都在期待今年电影节的举办,只有少数人对这个名单表示质疑跟不满。

首先当然是穆赫兰道跟花样年华被群殴,其次就是亚洲电影乃至华语影片遭嫌弃,花样年华两个雷区都有,被骂得不轻。

当网友们吵翻了的时候,前线的记者们自然也是一肚子疑问,正好福茂等人即将召开发布会,大家心中的问

题自然会在等会儿去寻求答案。

乔纳森是英国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跟周围同事没事儿喜欢去酒吧喝点小酒不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宅在家里看电影,在网络上面跟五湖四海的网友们探讨电影背后的奥秘。

相比起星球大战、007之类的商业大作,他更加喜欢带有英国特色的文艺片,比如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等等,对美国乃至世界其余地方的艺术电影非常感兴趣。

上个月才结束的柏林电影节都还有许多电影没有在英国上映,乔纳森只能购买其中少数几部电影的碟片来解解馋。

像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导演的木兰花拿到柏林金熊奖,这周英国首映的票已经买好,而另外一部中国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明明赞誉颇高,可上映时间遥遥无期。

乔纳森对异国文化一直都有好感,他很想看看遥远东方那边父母一辈的爱情故事,不知道会跟英国有什么区别。

谁知道柏林电影节才结束一个月不到,戛纳电影节就马不停蹄公布了提名名单,将柏林电影节身上的目光跟讨论全部吸引过来。

在目前公布的这些电影当中,乔纳森其实跟网友们想法都一样,非常好奇戛纳选片委员会的想法,居然将两部还在拍摄的电影选中,它们何德何能可以在上千部电影中脱颖而出,就因为导演吗

不可否认,他对王家卫的春光乍泄很有好感,也觉得大卫林奇的双峰、象人、蓝丝绒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可这些都算是老本。

以前的电影很好,不代表现在也好。

明明戛纳可以再等一等,第二批或者第三批入围名单公布的时候再宣布,这样就给两部电影足够的制作时间,说不定那时候它们就制作完成了呢

此刻有些网友已经将这两部电影的主创人员信息找了出来,可是那么多演员里面,乔纳森就只知道一个伊芙坎贝尔。

除了知道她跟大明星的恋爱之外,乔纳森最惊讶的是自己竟然看过她的所有作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