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上报名单(2 / 2)

加入书签

经过董小军的汇总,王鸿涛看到汇总表被吓了一跳,竟然要“双规”多达2200人,其中需要省纪委批准的正处级以上干部28人,不是副市长就是书记、县长。

王鸿涛忍不住说道:“这也太多了吧?我们有这么多人手吗?能不能先压缩一下,先挑紧要的办?”

陈冬说道:“王书记,双规两千多人,仅仅是去规范外调材料需要的人都得是天文数字,如果规定了办案速度,最少需要一万人以上,这是不可能的,省纪委最多能从各地抽调两千人。”

小斌补充道:“省纪委即使从各县区、公检法抽人,最多能保证500—800人,这是极限。”

王鸿涛果断决策,说道:“先挑紧要的来,市纪委批准‘双规’1000人左右,你们各个组在斟酌一下,剩下的可以放在下一批办理,需要省纪委批准的28人一次性到位。这是一次大型集中办案,很考验我们的组织能力。董小军,你要负责做好好省纪委抽调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让大家可以安心工作。”

5月10日,王鸿涛带着需要采取措施人员的名单,和专案组副组长陈冬紧急回省,向省纪委书记刘佗汇报案件进展情况。

看到一千多人的双规名单,尤其是这还是压缩后的数字,刘佗书记同样震惊不已,感叹道:“银州真的是烂到根里了,一眼望去,还有几个好人吗?”

王鸿涛说道:“刘书记,银州是能源大市,以前监管不到位,这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现在,我们以猛药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的惩治腐败,如此大面积、高层次的惩治腐败在秦省也是前无仅有的,相信银州再经历过阵痛后,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向发展的快车道!”

“是呀,这种教训是极其惨痛,代价是相当大的。鸿涛,你在长安待一两天,我尽快把此事上报省委,召开省纪委常委会,让你们尽快拿到手续。”

当天下午,刘佗书记就去了省委,向陈家忠书记汇报银州腐败案专案组工作进展情况,陈书记在请示上级部门和领导后,于第二天同意了省纪委的“双规”计划。

5月12日,省纪委召开纪委常委会,王鸿涛列席,并做专题汇报。

会议研究通过了银州关于28名处级以上干部的“双规”申请,并对1012名副处级以下干部“双规”进行备案。

会后,刘佗书记单独和王鸿涛进行谈话,说道:“鸿涛,陈书记的意思是除古志强之外,专案组可以对涉案人员定性,并提出处理意见,至于古志强,就交由省纪委处理,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你得理解并配合。”

王鸿涛点了点头说:“书记,我一定服从组织安排,按省委、省纪委要求做好工作。”

“鸿涛,案件侦破还有什么困难吗?”

“基本没有,线索都掌握的差不多了,很多事情根本经不起查,甚至都是明摆着的事,银州历来民风彪悍,做事不拘小节,相对于其它地方的隐蔽作案,确实办案难度不大,做大的困难就是人手问题,毕竟那么多的案子都需要人来办理,那么多的线索需要人去合适,每条线索可能又分成若干个小线索,把人的问题解决了,其它事情都会迎刃而解,还请书记大力支持。”

“陈冬已经去抽调人手了,省纪委只能给予有限的支持,很多困难还得你们自己解决。虽然我们纪委干部人数不少,但是还是跟不上办案的要求,可能你不太清楚,中纪委掌握的线索有多庞大,如果排队办案,能排到一百年后,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不办,实在是没精力、没能力办,只能抓大放下。省纪委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更多的时候只能靠你们自身的力量。”

“书记,我能理解,所有纪检工作还得常抓不懈,得从源头上治理,防中有治、治中有防,标本兼治、惩防并举。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仍然易发多发,呈现出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态势,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完善,不断铲除各方面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最后,刘佗很有深意的说:“鸿涛,你很优秀。干工作,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路,有时候还得为自己考虑考虑!”

“感谢书记提醒,还得靠书记提携!”

“机会在省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