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谋事找有钱的,干事找缺钱的(2 / 2)

加入书签

赵烈文只说了一句:这一仗必败。

曾国藩觉得这秀才不接地气,是乌鸦嘴。表面上还是对赵烈文很客气,挽留赵烈文留下来干一番事业。

赵烈文一个看相的,自然看出了曾国藩的内心,走了。

结果真被赵烈文预言正确,一开仗,曾国藩输得一败涂地。

于是,曾国藩派人去寻找赵烈文,给寻找的人300大洋,说,他家里肯定有困难,不然不会出来找活干。这个钱给他。

终于找到了,赵烈文也来了,成为曾国藩后期一位无话不谈的幕僚。他不去曾国藩那儿坐,曾国藩就主动来赵烈文房间聊天。

这个举动不寻常,曾当时已经是两江总督。赵烈文不过是一个秀才。

1871年,有一天深夜,曾国藩与赵烈文聊天,曾国藩为清朝的前途担心,两人私下探讨。

赵烈文说,大清气数不超过40年。

曾国藩还心存侥幸,问道,是像南宋一样,从开封迁到杭州,偏安一隅吗?

赵烈文说,是大厦倾倒,气数断绝。”

听到这儿,汪总打断我的叙述,说道:

“应该是个传说吧,这种非议朝廷的话,传出去要砍头的。那么就只有他们两人在场。他们肯定不会说出去。

他们不说出去,谁也不知道,所以,我想这应该是后人伪造的。”

我轻轻一笑:“汪总,这真不是伪造的。赵烈文有写日记的好习惯,每天都记录。曾国藩推荐他当了知府。

晚年呢,赵烈文告老还乡。因为这些日记记录了许多秘密,包括对曾国藩,李鸿章、慈禧等人的评价。对清政府垮台的预言,都是见不得天日的。

他就在老家造了一栋别墅,名叫‘能静居’,把日记命名为《能静居日记》,用油纸包好,浇蜡,再放入木箱中密封,砌进房子的夹墙内。

叮嘱子孙,清朝一旦垮台,就可以取出来出版。”

邓总感叹道:“是这样啊。这个就解释得通了,确实是个预言家。1871年+40年=1911年。”

邓总双手一拍,说道:“对啊,一点也没错,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清朝灭亡。”

邓总盯着我,问道:“算命真的算得这么准?”

我笑道:“改日我送一套岳麓出版社整理的《能静居日记》给两位。”

汪总忙问:“赵烈文是哪里人呢?”

“江苏常州人。”

汪总感叹:“江浙一带文化发达,专门出师爷,出大文人。”

邓总说:“要出人才,经济是基础啊。”gòйЪ.ōΓg

汪总说:“我就佩服你。万大师,读了这么多书。还记得住,讲得出。我读书,读完了就退给作者了。”

邓总说:“关键一点,山红不读死书,他读曾国藩,读出了——谋事找知识分子,干活找缺钱的人。”

汪总说:“是啊,他开始介绍的三十多项奖励,也是学曾国藩的。”

邓总说:“他的考核办法学美国人的。”

汪总说:“山红读书是古人说的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你看跟在他屁股后面的美女不知有多少。号称上州女儿岛八百万女子禁军教头。”

邓总哈哈大笑。

我说:“两位一唱一和,拿我取笑。”

汪总正色道:“我也会看相,所以你租我的房子,我坚决不收钱。”

邓总笑道:“汪大师也不错。”

大家玩笑一番。邓总对汪总说:

“找个地方吃夜宵去。换个地方继续聊。等女儿岛一开业,他就没时间了,即使他有时间,八百万岛女围着他,也脱不了身。”

众人哈哈大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