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哥哥4(1 / 2)

加入书签

分家是件大事,需要族长和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做个见证。

宋氏的族长叫宋耀祖,虽与宋大山年纪相仿,但却比宋大山辈分大了一辈。晏卿得称他一声太爷爷。

宋耀祖不是第一次替人主持分家,但其他兄弟不分,只把老四一房单独分出去的,还是第一回见。

宋大山陪笑解释,“这不是孩子都大了,房子住不开吗。但我们老两口都还活着,现在分家又不合适。没办法,只能先分出去一家。”

家丑不可外扬,宋大山怎么也不会把他们老两口偏心,不让四房孩子读书,他们才闹分家的事说出去。因此只能这样说。

宋耀祖对他这个说辞不置可否,但也没有多问,点了点头,公事公办的拟好了分家协议书。

“你家一共五十亩地,其中有良田十亩,次等田四十亩。一共分做五份,你们老两口一份,四个儿子每房各一份。那分给老四的地,就是八亩次等田,和二亩良田,你们看看对不对?”

众人都没有意义,点头赞同了。

“另外,苗氏的嫁妆,和你们四房的私物都归你们所有。不过这处宅子、以及锅碗瓢盆这些物什都归老两口所有,待他们过世后,由长房继承,这个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小四你没有意见吧?”

宋池点头,“这是自然,我没有意见。”

“那就还剩下公中的钱财,和剩余的粮食,你们点点,还是按照五份分。分完之后再说以后四房对父母的孝敬。”

这粮食好分,家里有多少粮食有目共睹,平均一分就是了。但说到公中钱财——

老太太清了清嗓子,“这些年,家中收成不好,交完赋税之后,不过是勉强裹腹罢了。也没攒下什么钱。唯一的一点钱财是福宝在院子里捡的那块金子,换了五十两。

这五十两,光是送晏昌去读书就花费一半了。每年束脩、六礼加一起,差不多要六两银子,三年就是十八两。再加上笔墨纸砚,晏昌已经很节省了,练字都是用清水在木板上写,但是这几年下来,也花了六七两。

剩下的一半,一大家子吃盐看病,日常花销,林林总总也有五两了。所以家中总共只剩下二十两银子。分成五份,那就给四房拿去四两吧。”

老太太这么一说,其他人都点头同意,家里的钱财虽然在老太太手里把持着,但究竟有多少,大家心里也都有底。

苗桂花冷笑一声,“只有二十两?我看未必吧!上个月福宝不是捡了一颗参,拿去卖了二百两吗?”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

众人震惊的看向老太太。

“娘,这是真的吗?”

宋李氏的震惊一点也不比其他人少,她目光慌乱,手指指着苗桂花,急忙否认,“你、你胡咧咧什么,哪有什么参!”

然而她这心虚的模样,却恰恰证明了苗桂花所言非虚。

一时间,宋家大房和二房的人全都目光热切起来,两百两啊!难怪老四两口子吵着要分家,原来是在打这个主意。

三房两口子只作壁上观,一点也不发表意见。

“我是不是胡说,打开娘的柜子看看就知道了。既然是公中财产,那我们四房也该有一份吧?”苗桂花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情说道。

“没有没有!谁也不能开我的柜子!家里就这么多钱,什么参?我没见过!”

老太太嚷嚷着,咬死了不承认。

“娘,您要是不心虚,为什么不让我们看?要是没有这二百两,我给您跪下来磕头认罪!”苗桂花也不甘示弱。

眼看着要吵起来,宋耀祖沉了脸,一拍桌子,“吵吵嚷嚷的成什么样子!山子,你来说,到底有没有这二百两!”

他目光严肃的盯着宋大山,宋大山在他的目光下,感觉任何心思都瞒不过他的眼睛。只好呐呐道,“是有这么回事。”

一句话,让宋李氏气得眼前一黑,差点昏倒过去。

然而这个家虽然平常是她做主,但真到大事上,还是宋大山说了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