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三策平南,一意孤行(2 / 2)

加入书签

        并且,挑选兵员,日日操练。

        兵精、粮足、将猛,主帅英明,在这种情况下,兴庆府势力就如充了气的皮球一般的疯狂壮大起来。

        真武王姬长风之所以抢先攻伐兴庆府,是因为他在害怕,担心自己只要再等上半年,到时身边就会出现一个庞然大物,对方单凭百万大军就可以把自己活活压死。

        偏偏对方这种打破一切,再造一切的模式,是在北周入侵的极端情况下实现的。

        他还真的没法学。

        也不敢学。

        一旦起了这个心思,说不定,还没有开始行动,自家麾下地盘已经开始分崩离析。

        他是不得不攻。

        最后失败也只能说是技不如人,倒不是谋划出错。

        所以,凤元图的这个“等”字,虽然看上去略有些无为,但却是无为又无所不为。

        的确是上上之策。

        陈平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凤元图此策,与自己上一世在历史中看到过的那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燕北飞此来,毕竟是客军。

        江南本土势力又是各怀私心,就算是同盟,也不能心往一处使。

        而自己这方,却是制度优胜,能更好的蓄养民力,发展民生,每过一天,就会更强大数分。

        只要这么缓缓等下去,的确会逼得燕北飞不得不前来决战。

        到时无论是设陷,还是守城,打起来都是轻松愉快。

        只要拖得一拖,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动手。

        麾下众将就能把燕北飞拖得筋疲力尽,不败而败。

        说不定,大离朝廷就会把他给召回去了。

        而且,此计还有一个妙用。

        那就是,陈平收敛起自身势力锋芒,江南各大世家就会如同温水里的青蛙,并不会急着跳出来,甚至会有人左右观望。

        到时,兵力壮大到一定程度,再以大势压下,兵不血刃,就可全取江东、江南、西南413县。

        再挥军北上,无论是北周,还是南离,都很难挡住这头出水蛟龙。

        ‘如果是在上辈子那种末法时代,用这一计倒也不是不行,不说别的,单凭这种体制,就已具备争夺天下的巨大优势。

        也有几个朝代,几支军队以这种模式,如同滚雪球一般势力壮大起来,作弊一般的就取了天下。’

        ‘但是,在这个世界,却是不行啊,越拖得太久,就越是容易出变故。’

        溯源夺运中展示出来的一些隐秘,告诉陈平,这个世界很大,天下远远不只是眼前的天下,还要看到高天之上。

        一个“等”字很容易操作,万一等来了史前巨鳄,挥手之间,自家势力灰飞烟灭,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凤元图出谋不算错了,但是,由于眼界的原因,他看不到一些东西,这是信息的差距,倒也怪不得。

        “中策呢?”

        陈平不动声色,再次问道。

        “中策嘛,就是暂缓对付世家大族,联合各方势力,并许诺利益。

        天下苦大离久矣,民心已失,就连各地豪门,也纷纷起兵造反,更别提义军蜂起。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平王殿下放下身段,高举大义旗帜,登高一呼,定然,四方响应。

        比起燕北飞一介武夫,又是代表大离朝堂……

        平王殿下善待百姓,治下清明,又有着义薄云天,信守承诺之名。

        一旦联合众人,定然轻而易举平定南方,把燕北飞彻底孤立起来。

        到那时,只凭借五万御林骁骑,面对平王殿下百万大军,他又哪堪一战?”

        不错不错,这同样是一条好计。

        帐中众人连连点头。

        崔虎臣、崔伯玉祖孙两人,更是眼神一动,呼吸都变得微微重了一些。

        他们也是出身世家。

        如果陈平能够网开一面,把权力稍稍让给世家大族,的确,平定天下的压力,会大大减弱。

        崔家投诚很早,占据先发优势,更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两人目光看向陈平,见其面色不动,一颗心又沉了下去。

        他们同时想到了那首童谣。

        杀胡均田,火里栽莲。

        平王殿下,应该不会答应这么做的。

        一旦选取此策,得了军势,却是失了民心。

        一得一失之间,遗祸深远。

        “不妥,下策呢,也不妨说说。”

        果然,陈平摇了摇头,并不选取此策。

        凤元图眼神微微一暗。

        他献出此策,其实也有着私心。

        报仇是一个原因,推翻大离,斩杀姬长寿,报得凤家灭门之仇,这是毕生所愿。

        但是,夜深人静之时,难免也会畅想一番,幼时凤家的奢华尊贵。

        也不是没想过,搏一个从龙之功,再重建凤家,慰祖先之灵。

        可是,如果平王殿下一心走那均田薄赋的路子,并且,压制天下名门世家。

        那么,自己就算是得了再大功劳,也只是一人荣耀。

        想要下半辈子过得很好不是难事,但想要弄出一个庞大的家族来,那就想也别想了。

        是自寻死路的做法。

        “下策嘛,就是一处关山一处血。平王殿下如今拥兵五十万,粮草丰足,军民同心,此时正是用兵最好时机。

        可兵分两路,东取海地,西压南蛮,屯田安民,练兵图强,以战养战……”

        说到下策时,凤元图有些无奈,也有些铁血。

        他明知道陈平其实最想听的就是这一计。

        却万分不愿说出此计。

        但是,身为谋士,明明看到了胜利的契机,却偏偏不说,也不是臣下本分。

        这一策的好处,就是以力压人。

        若说陈平麾下兵力粮草之足,军队成型之快,整个南方,无出其右。

        更关键的是,平王军普遍士气高昂,甘愿赴死。

        相比起其他世家大族军队,以及那些反贼收拢而来的势力,甚至包括御林军……在士气上,两边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档次。

        人家当兵是为了吃粮,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这里的兵卒好像全都被忽悠傻了一般,打起仗来不要命。

        如此士气,真的打过几场,变成铁血老兵之后。

        能发挥出来的战力,想想都让人胆寒。

        只不过,此策若成,南方大地就会处处烽烟,疯狂内耗,把战争潜力消耗不少,异日再入中原,就不太好说了。

        以南统北,本就艰难。

        再大肆消耗青壮,真的到了逐鹿中原的时候,很可能功亏一篑,更显吃力。

        也不知,这位平王殿下想到这一点没有?

        “好,这明明就是上策,哪是下策?”

        陈平哈哈大笑,拍案而起。

        “先生果然大才,就依此计而行。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不练出一支百战精锐,也谈不上逐鹿中原,驱除胡蛮,开得天下太平。”

        陈平目光凛冽,下令道:“崔虎臣。”

        “末将在。”

        “你领十万步骑,三日后,兵出西南,一路攻城拔寨,拿下谷地荒城。

        孙允、韩无伤,尔等二人为副将,各领两万精骑随行,原秋先生辅佐,安抚百姓。”

        “遵令。”

        “其余诸将,随我一同,率兵二十万,过清江,入东海,寻燕北飞决战。元图先生,你随同一起,参赞军务。”

        “遵令。”

        众将轰然应喏。

        陈平点了点头,挥退众将,目光望向北面。

        ‘这一次,全军出动,以战养战,四处攻城掠地,收拢百姓,聚集无边福缘。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积少成多,以应杀劫,把劫运点缺口补齐,突破神武。”

        可以想象得到,接下来就是一路血战……

        这一战,并不轻松,四方皆敌,压力无比的巨大。

        不过,正遂己愿。

        “让劫运点来得更猛烈些吧!”

        陈平眼中闪着寒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