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办个节目,真把洪武大帝请来了(2 / 2)

加入书签

        <div  class="contentadv">        【为什么说懿文太子仁慈呢?大概是……

        朱元璋:岂有此理!!!诛九族!

        朱标:没必要。三族就行……】

        【朱标:我想当皇帝!

        朱元璋:我明天就驾崩!

        朱标:我想削藩

        朱棣:哥哥削我!】

        【朱标,俗称有文化的朱元璋[看][看]】

        【没死的话朱棣就老老实实做他的征北大将军[舔屏]】

        【最优秀的嫡长子最喜欢嫡长孙都没了,完全可以理解老朱晚年的狂暴状态!】

        【说起来,老朱的命运真的坎坷,幼年父母去世,晚年儿子,孙子和马皇后都早逝,这个洪武大帝,真的承受了太多。】

        【朱标是朱重八的儿子,其他都是朱元璋的儿子!】

        【……】

        这时,

        朱元璋也回过神来,“你继续说!”

        小萨小心翼翼道,“太子早逝后,您立了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由他继位,

        朱允炆即位之初,一改洪武之苛政,亲贤好学,于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大赦天下,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更定内外大小官制。旌表节孝,赈济灾民。

        建文元年,用齐泰、黄子澄之计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实施削藩后,导致湘王自焚,齐王、代王、岷王被废。建文四年七月,燕王朱棣借口清君侧起兵,发动靖难之役。

        不久,京师被攻陷,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一说在宫中自焚而死。一说从地道出逃,改换僧装,在各地流浪。”

        听完小萨的话,朱元璋愣在原地,他只觉得心中怒火翻涌,

        “他是皇帝,占尽大义,怎么可能会被老四轻易击败?”

        小萨回道,“朱允炆在位时期,国家的统治基础相对薄弱。他试图进行改革,但改革措施并未得到广泛的支持。许多官员和地方势力对建文帝的改革政策表示反对,甚至发动叛乱。这使得建文帝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发动叛乱,很容易获得了许多官员和地方势力的支持。

        朱允炆的军队与朱棣的军队在实力上存在明显差距。朱棣的军队在北方与辽东、北元等地区进行过多次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而建文帝的军队则主要由南方的士兵组成,缺乏实战经验。此外,朱棣的军队在装备和训练上也优于建文帝的军队。这使得朱棣的军队在战场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朱允炆犯了一些重大的战略和战术失误。首先,他过于依赖于忠诚的大臣,忽视了军队的建设和训练。其次,建文帝在战争初期未能果断采取行动,导致战局迅速恶化。最后,建文帝在战争中表现出过于谨慎和犹豫不决的态度,使得军队士气低落,无法有效抵抗朱棣的进攻。

        相比之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出强烈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力。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军事优势,迅速攻占了建文帝的重要据点。此外,朱棣还通过拉拢官员和地方势力,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得朱棣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一口气说完,

        小萨小心的看着朱元璋,心里叫苦,爷,我叫您爷了,您可别怒了,再怒我就真的跪了,真顶不住了!

        这时,朱元璋问道,“老四上位后,是个好皇帝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