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饺子(1 / 2)

加入书签

一千四百两,啧啧。

        一品官的年俸,不过百十两。

        皇上悔的肠子都青了:“朕不该把内库的东西搬出来。不过不要紧,内库的东西还有很多,三千两千件总有的,朕还赔得起。”

        高让忧心忡忡,皇上您真是太乐观了,内库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您还在这儿乐呢。

        皇上瞧出高让的担忧:“朕说的哪里不对吗?”

        “内库那边的账目正好呈上来,皇上要看看吗?”

        皇上点点头。

        自继任以来,后宫有多少位妃嫔勉强能数清楚,内库有多少金银那就不好说了,不过皇上很乐观,先帝常跟他说,陈国国富民强,内库充裕,他打下的江山,够闵简挥霍两辈子的。

        皇上决定好好看看内库单子,看看陈国怎么个富得流油。

        单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长,这说明,内库的东西可能没他想象的多。

        单子上写的是内库的存余:

        金二千两

        银十一万两

        除此之外,便是一些器皿瓷器摆件。

        比如,红珊瑚树,聚宝盘,玉如意,象牙床….但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足千件。

        皇上心里咯噔一下。

        据他所知,内库不该穷成这样,不是说够挥霍两辈子吗?

        先帝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又没有什么败家的爱好,他登基以来,也没有铺张浪费酒池肉林,那银子去哪了?

        是了,他的哥哥闽齐带着几万兵长年在外驻扎,时不时的,跟边境就有些摩擦,几万兵将的吃喝用度,一应安置,一个月少说几万两。

        朝廷百官,后宫妃嫔,有爵位的王爷、诰命、侯爷、小至县主,每个人的俸禄,月例,也是不小的一笔。

        陈国太平便好,若是哪个州县出了地震,或是冰雹减收,江河泛滥,上万的灾民,也都需京城赈灾拨款。

        内库虽大,挡不住消耗也大。

        每天从内库出的银子不计其数,如流水一般。

        先帝时虽国富民强,税收也不少,但先帝朝跟边境异族打过几场恶仗,一直把异族往北赶了几百里,吓得他们蜗居在天寒地冻的边塞二十年不敢来犯,这仗打的血流成河,也耗费了几十万两的银子,说起来每一场战役,都是拿银子堆积起来的。

        加上先帝后宫庞大,宫外公侯伯爵众多,先帝又仁慈,先帝朝福利待遇好,每年给下面拨发的俸禄、月例都不下三万两。

        先帝朝后期,西部州县一连好几个月不下雨,五六月里麦子颗粒无收,农民苦不堪言,到了秋季,依旧是不见一滴雨落下,秋收更是无望,田里绝收,农户无粮,上万人拖家带口出来讨饭,为了稳住局面,先帝从内库拨了三十两银白银赈灾,还是不够,到最后据统计,饿死的灾民有好几千人。

        先帝朝虽繁华,但这繁华,也是用银子堆砌起来的。

        没有银子,不能养兵,无兵,则国不稳。

        没有银子,俸禄发不下来,谁还愿意为皇上卖命,不能用爱发电。

        没有银子,陈国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老百姓就命悬一线,百姓不安,朝廷就安生不了,皇帝就坐不稳。

        先帝常说内库充裕是没错。

        但内库充裕,花出去的也多。

        到闽简这里,内库已经大不如前了。

        是了,养兵,养官,养老婆,养百姓,先帝去了之后,大赦天下,还免了天下一年的税收。

        如今内库捉襟见肘。

        估计哪个大贪官的家里,都得比内库的银子还多。

        手里的库存单子真薄啊,只有短短的几页纸。

        皇上托着这单薄的几页纸,心里有深深的不安。

        金二千两,银十一万两,陈国百姓千万,这点银子,喝西北风都不够。

        自己竟还跟妃嫔们套圈输进去一千四百两。

        败家精。

        皇上合上库存单子,陷入了沉思。

        这么少的钱,万一陈国遇上什么危机,这连仗都打不起。

        家里的账算不清还能睡得着,一旦算清,皇上愁得翻来覆去。

        杜仅言守着沉甸甸的钱柜子,突然有了种进了深宫当富婆的感觉。

        有了本钱,还能接着整活。

        夜里打开系统,买了菜谱两本。

        陈国是古老的封建国家,宫中虽有御膳房,御膳房的饭菜始终有限,但系统里的菜谱,汇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精华,历朝历代,只要是吃了让人赞不绝口的菜,这上头都有收录,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应有尽有,记录的还很详细。

        宫里人有钱。

        宫里人除了争皇上,便是论吃穿。

        吃,是很重要的一环。

        永福殿做饭的厨子,有一手煎炒烹炸的好手艺,而杜仅言有菜谱。

        一拍即合。

        杜仅言花五两银子囤了一批菜。

        荠菜、蒲公英、马兰头、野笋、野鸭、野鸡等被抬到永福殿的时候,引来了不少人观看。

        荠菜绿油油,上头还挂着水珠,冬季里荠菜难寻,味道虽然比不得春季的,但好在味道浓郁,不管是做汤还是做菜,清香的味道都让人忘不掉。

        蒲公英上头还挂着黄花,是花房那边养花的暖房里长出来的,一共也才一斤多。

        野鸭、野鸡肉质紧实,炖的汤香气浓郁,最是滋补。

        宫里人吃得精细,做饭的米都要分好几种,何况是菜呢,吃的多数也是精心挑捡出来的水嫩的菜,像荠菜、蒲公英这种粗野一点儿的菜,确实罕见。

        史景这样养尊处优的贵女更是没见过这阵仗,她自幼大鱼大肉鸡腿掉地上都不带捡,这一篮子一篮子碧绿碧绿的东西,她一样也叫不来名,听杜仅言说都是野菜,史景还以为是杜仅言想不开:“我想着你若缺银子,我这里有不少随时可以接济你,近来你也不缺银子,怎么想起来吃野菜?野菜粗粝难咽,书上都是这样记载的,这些东西,无论如何我也吃不下去。”

        杜仅言先让厨子照着菜谱做了道荠菜鸡蛋饺子、又做了道蒲公英乳鸽红枣汤,当把荠菜鸡蛋饺子端到史景面前时,史景连吃了十八个:“嗯,真香。没想到民间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今儿才算知道。”

        杜仅言心里已经想好了路子。

        去景仁宫请安的时候,她用食盒带了新鲜的荠菜跟蒲公英乳鸽红枣汤。

        皇后是后宫的表率,这些东西得让皇后尝尝。

        皇后家世庞大,从小金尊玉贵,这些野菜别说吃了,更是见也没见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