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小车牛肉(1 / 2)

加入书签

皇上的权威不容质疑,他把崔真的折子拿给杜仅言看。

        奏折内容:皇上您在京城还好吗?听闻京城下雪了,雪之厚,一脚踩不透,边疆也下雪了,足有半人深。军营里冻死七匹马,皇上您要好好的。

        恩,看起来文采是有点欠缺。

        记忆里自己这个表兄文采飞扬,虽不及李白杜甫,但在京城贵子里,名声也是响当当的。怎么一去边塞退步了这么多吗?

        “你觉得你表兄的奏折写得怎么样?”皇上问。

        杜仅言赶紧将头扭到一边:“回皇上,后宫妇人不得参政。”

        “朕准你参政。”

        “臣妾不敢违背祖训.”

        “越王又送了八百里加急,说边塞遭遇了暴风雪,牲畜死伤无数,为了扩充下军备,需京城拨发白银五万两,近年虽有小战,到底没大乱,百姓刚刚休养生息,朕也不想加重赋税,可这银子.“

        “以臣妾愚见,这五万两银子皇上要好好考虑考虑。”

        “为何?”

        “皇上再看看臣妾表兄的奏折,那上头就有答案。”

        皇上将崔真的奏折拿起来,仔细看了看,不过是请安的折子,这上头有什么答案。

        杜仅言指了指折子上的几个字“边疆也下雪了,足有半人深。军营里冻死七匹马”。

        “臣妾虽未去过边疆,却听人说过,边疆苦寒,冬日天寒,落雪有半人深,年年如此,不足为奇,今年的雪如往年一样,冻死七匹马,应该也如旧年一般。”

        “可是越王说,遭遇暴风雪,牲畜死伤无数。”

        “据我所知,表兄他表面大大咧咧,私底下却是个仔细的人,所谓的死伤无数,表兄大概是数了的,一共七匹,所以表兄给皇上上了折子,告诉皇上实情。”

        皇上一愣。

        崔真的折子还可以这样解读?

        自己竟没想到。

        他翻出旧年崔真写的折子,每一封都平平无奇,除了请安之外,还有一些不轻不重的话。像是唠家常。

        比如,旧岁七月十六,他说“边塞下了场大雨,滋生了虫蝇,死了三个老百姓。”

        旧岁九月初八,他说“军营里有七八个兵拉了肚子,不过服了药四五天就见好了。”

        旧岁十二月十五,他说“快到年下了,将士们领了饷银,高兴坏了。”

        再翻翻越王上的折子。

        旧岁七月十一,越王写了八百里加急的折子“边疆局部爆发瘟疫,死人三百,竟至有绝户,请皇上拨发赈灾银五千两。”

        旧岁九月初一,越王写八百里加急折子:“军营里有七八十个兵腹泻不止,为免局部扩散,军中下拨中药一万多副,另每日消毒事宜连绵一个月,耗银三千两,请皇上酌情添补。”

        旧岁十二月初四,越王写八百里加急折子:“快到年下了,将士们领了饷银,因一年征战,饷银无增,将士们颇有怨言,如今请银一万两以做奖励,请皇上定夺可否。”

        也就是说,越王的加急折子写在前头,崔真的请安折子紧随而来。

        但折子的内容,却大相径庭。

        越王的严重,崔真轻描淡写。

        以前每次越王来折子,朝廷都按着他的意思给了银子,算起来,没有十万两,也有八万两。

        但如果按崔真的意思,这些银子,大可不必。

        谁真谁假?

        皇上心里跟明镜似的。

        “皇上还是派人去查一查,万一越王殿下说的若是实情,那五万两银子也不可省,毕竟是军务。”

        皇上沉默,而后重新拿起崔真的折子细细研究。

        难道是崔真在以这种折子提醒他?

        他调派崔真到越王手下,有越王在,崔真凡事得以越王马首是瞻。

        他写的信,说不准越王也曾看过,并不是什么秘密。

        能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法儿把真相禀告给京师,足以说明崔真此人,有智慧谋略,并不是表面上那么蠢笨。

        “你有一个好表兄。”皇上放下折子:“年下崔真回京,朕要见一见他。”

        杜仅言可没功夫想她表兄的好坏。

        她还惦记着永福殿的生意。

        做生意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外卖生意刚做起来,这一日起迟了,若是不能准时给各宫送饭,那岂不是砸自己招牌影响自己的信誉?

        还好有史景在,小厨房的灶上一早就忙活起来。

        小太监们虽手忙脚乱,但也送出去好几份外卖,就是没人统筹,有两份送迟了。

        其中一份,是皇后娘娘要的如意酥,晚了有小半个时辰。

        杜仅言让小厨房另做了一份如意酥,她亲自提着去景仁宫赔罪,并把皇后娘娘的半吊钱还了回去。

        “这次是永福殿疏忽了,如意酥做好放凉,就不好吃了。还请皇后娘娘担待,我重新做了一份,还热乎的,请皇后娘娘品尝。”杜仅言恭恭敬敬将如意酥举过头顶,翠绿色的盘子上,金黄金黄的如意酥少说有十来层,轻轻一碰,就能听到沙沙的声音。

        炸制的火候正好,送的也快。

        皇后颇为满意,昨夜杜仅言在太和宫侍寝,情况颇为惨烈,听说皇上直接罢朝一日,日上三竿了还在太和宫里顾涌。想来杜仅言恩宠不浅,但她并没有仗着皇上的恩宠就失了分寸。

        先头送的如意酥不合格,吃起来凉牙,也不酥软了,卫贵人吃了一口便放到了一边,说杜常在收获圣宠,便忘了自己的本份,半吊钱买的如意酥,竟还不如景仁宫小厨房做的,岂不是慢待皇后吗?并提醒皇后,该给杜仅言提点提点。

        如今杜仅言不但送来了新的如意酥,还把半吊钱还了回来,又说皇后的景仁宫点餐,是她的荣耀,以后皇后宫里点餐,不必每次给钱,一月一结就行,这样大家也方便。

        皇后嚼着如意酥:“一月一结,那岂不是很久,如果一天点一样,一个月就是三十样,那也是不少钱呢,万一本宫忘记了,或者漏算了,你岂不是要吃亏?”

        “我信任皇后娘娘,愿意往景仁宫送吃的。”

        皇后笑成一朵花。

        卫贵人坐在旁板,看似抚琴,手却没动,一双眼睛盯着杜仅言,心想这个女人果然上道,堂堂皇后怎么会漏她的银子,她还把话说的这么漂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