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2 / 2)

加入书签

刘发就说封地太小,做不了回旋动作,献舞也只能这样动动自己的小手了。

他们父皇是最看重自家血脉的,闻言便把武陵、零陵、桂阳诸郡都划拉给长沙国管辖。

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税收和人口都归长沙国所有了。

虽然刘彻通过这些年推恩令收回了不少地方,听到霍善说长沙国的县令不归朝廷委派还是不大高兴。

自家兄弟又如何?兄弟之间本身就没多亲近,等过个三两代就更是连话都没怎么说过了。

迟早得把这些地方统统收回

()来!

好在有孝景皇帝在位时砍的那一大刀,再加上主父偃提出的优化版的削藩令(推恩令),距离这个目标已经不远了。

刘彻点着霍善的小脑袋说道:“你说的是早几十年的情况了,如今他们现在可没有官员的任免权,底下的县令都是朝廷委派的。”

早在刘彻被封为太子之前,孝景皇帝就武力镇压了七国之乱,趁着平叛的良机一举收回个藩王的治民权和治军权。

也就是说藩王们依然可以享有藩国内的物产和赋税,但是相国以下的官员任免已经没法由他们做主了。

朝廷搞盐铁官营以后,他们铸造铁器和钱币的权力也被彻底收回,他们想铸造什么都得由朝廷委派的盐铁官来决定。

所以霍善说朝廷不能委派长沙国境内的县令,那属于不了解从文帝到景帝再到他这三代人之间为解决分封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要知道从文帝那会儿贾谊就上书表示藩王坐大的害处。

这四十余年间,藩王已经从可以兴兵造反被削到和寻常汉郡无异。

霍善不了解刘彻他们三代帝王接力干的大事,听刘彻说现在已经不一样了,立刻跃跃欲试地说道:“那您能把我安排去洞庭湖边上吗?”

刘彻笑着拒绝:“那得渡江了,离得太远,不行。”

霍善道:“那就还是云梦泽边上好了,这个不用渡江!”

刘彻没有说答应不答应,而是问霍去病:“你真舍得让这么小的孩子跑那么远?”

即使只是跑到云梦泽边上去,那也得走一两千里的路,哪家靠谱的家长能答应让个四岁小孩跑那么远?

霍去病忍了忍,终归没提刘彻刚把自家几个皇子扔出去的事。

那几个孩子也没比霍善大多少岁。

算下来还是他这个大司马兼太子表哥极力上书要求的。

霍去病道:“阿善身边有良医跟着,想出去走走不成问题。

若是挑个能走水路的地方,他走再远都不会嫌累。”

霍善立刻说道:“没错,我一路坐船到南越去都可以!”

刘彻看着这一大一小信誓旦旦的模样,只觉脑壳有点疼。

他思索片刻,做出了决定。

放卫青!

霍善:?

霍去病:?

“事情就是这样。”

卫青过来以后,刘彻堂而皇之地指着父子俩给他告状。

小的异想天开,大的欣然答应,一个两个都闲着没事想往外跑,还扯什么要为他建设美好大汉。

怎么看都是霍善这小子向往洞庭湖的肥虾肥蟹想过去玩耍,而霍去病这家伙则是一味地惯着他家娃。

没眼看,简直没眼看!

他这个英明神武的大汉天子怎么可能上他们的当!

他都没能出去巡视天下郡国,这两小子怎么就做起美梦来了?

卫青:?

所以你的重点其实是你都不能去,所以霍去病父子俩也不能去?

面对这么三个不靠谱程度不相上下的家伙,卫青一时有些沉默。

刘彻问他:“卫青你怎么不说话?”

卫青道:“臣在想是不是该告老还乡了。”

刘彻:。

刘彻的关注点马上又跑偏了:“你有什么乡可告的,死了都得葬茂陵里去。”

卫青确实没乡可回,他母亲那边本来就是家奴出身,父亲那边关系又……基本没有关系,他拥有的一切都是刘彻给的。

所以他这辈子恐怕只能给大汉卖命到底,即使活到顺利致仕估计也只会待在长安。

何况他能不能致仕还不一定,要知道大汉官员是没有退休年限的,皇帝不想你退你就不能退,将军六七十岁还经常上阵打仗,文官七八十岁还在当丞相,一个两个都是活到老干到老。

随葬茂陵这件事则也早已定下的。

刘彻的茂陵已经着手营建许多年了,哪些亲近朝臣可以陪葬于茂陵刘彻心里也早有计较,像卫青自然是连墓位都给选好了。

这几年霍去病屡立奇功,刘彻便打算给他也选个风水宝墓,到时候他们几个在茂陵底下也可以下下棋打打猎。

这没什么好忌讳的,没看秦始皇才刚登基就开始营造他的始皇陵吗?

真要死到临头才掘墓,那才叫不讲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