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2 / 2)

加入书签

这生意他熟,他在

儋州和苏轼一起摆过春联摊子。

当务之急,就是让大伙用剩下十来天把字给练好!

当然,跟他一起卖汤圆的只能是最出色的人!

众生员:“……()”

所以汤圆到底是什么玩意啊!

霍善并没有给别人答疑解惑的意思,他在郡学里玩耍了半日,直至阳光没那么好了他才快乐地归家去。

到了年二十八,霍善又跑郡学里检验过众生员的习字成果,挑了几个能在纸上把字写得最好看的生员陪自己去摆摊。

苏轼以前教他的春联他都记得牢牢的,正好拿出来再卖一轮!

霍善先在自己的太守府门口把春联给贴上当活广告,接着才依葫芦画瓢地带着众生员卖起春联来。

春联有便宜的,也有贵的,像那洒金红纸配上苏轼写的春联,那肯定得卖最高价;而寻常红纸配上寻常生员写的春联,价钱就非常亲民,基本上住在城里的人家都买得起。

要是肯多出点钱,还可以按照各家情况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的春联呢!

有苏轼在旁边帮忙,霍善大言不惭地表示一点问题都没有。

城中大多数居民都已经打心里认可霍善这位小太守,听闻他在太守府前设摊卖春联,自然都第一时间赶过来捧场。

人一多,霍善就更加来劲,宣讲得格外卖力。

门口贴上春联的效果那也是人人都看得见的,瞧瞧这太守府把春联一贴,看着多么喜庆!

迎春接福就是要这样的喜庆!

一整天忙活下来,众生员也凭借劳动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虽然普通春联扣除纸张成本后获利非常少,可他们那手字本也卖不出高价的,只能走薄利多销路线。

听霍善念叨着要把赚来的钱给家里人买什么吃的喝的用的,众生员不由看着自己手上得来不易的酬劳陷入沉思。

若是换做平时,他们是看不上这点小钱的,可如今却觉得必须要把它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去才行。

一行人索性和霍善约好第二天一起出门采购霍善所说的年货?[(()”

翌日他们果然一大早等在太守府外,浩浩荡荡地跟着霍善扫货去。

江夏郡本来对待除夕并不隆重,一般只把它当成寻常的月末来看。

毕竟秦汉时期一度以十月为岁首,假期都放在十月去了,哪有空闲来庆贺腊月和正月这些节日?

俗话说得好,假在哪里,节日就在哪里!

现在霍善这个太守说要过节,不仅给了众人假期,还给发了各种福利,甚至还身体力行地带动节假日消费,民众自然也快快乐乐地参与进来。

当天傍晚霍去病也过来了,因为霍善说除夕要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还说这叫什么团圆饭。

既然是一家团圆的日子,霍去病当然不会缺席,安排完手里的事就过来了。

一见到霍去病,霍善就骄傲地表示今晚的饭菜都是他亲自赚来的!

()霍去病见他大冬天还跑得脸蛋红扑扑的,只觉这是个好兆头,来年这孩子肯定也能继续这么活蹦乱跳。

他摸着霍善的脑袋笑道:“那我要多吃点。

()”

霍善闻言认真点着小脑袋说道:一定要多吃点,吃好喝好身体好!

?[(()”

吃过饭,还要守岁。

除夕守岁喝的是花椒酒,按照杜甫提到过年节应当要来个“椒盘颂花”

,也就是以盘盛着花椒捧上来,喝酒的时候抓上一把放进去,酒的辛加上花椒的辣,暖和又提神,保证能让大伙一起清醒着谈天说地,相携度过这漫漫长夜。

除了霍善和苏轼,众人都是第一次守岁,都感觉颇为新鲜,一时竟是没人犯困。

霍善吃吃喝喝够了,又有了新主意,提笔要给远在长安的亲朋好友写信。

比如叮嘱二柱他们新的一年要帮他喂好霍小黑和霍小白,得了空要给它们多念念兵法。

比如给他几个表叔挨个传达自己的想念和问候,问他们有没有想自己以及长安有没有出什么新鲜事物。

他不仅自己写,还邀霍去病他们也一起写。

霍去病拒绝不了,只能提起笔琢磨着该给卫青他们写点什么好。

他并不是特别喜欢表达自己心里想法的人。

霍善正好相反,他把所有相熟的人挨个写了一遍,最后数到了他姨公头上。

于是他又洋洋洒洒地给刘彻说起自己的见解,秦以十月为岁首,现在时代变了,我们该以一月为岁首,毕竟我们数数都是从一数到十二的,哪有从十开始数的呢!

咱大汉人就该正月过春节!

不信我在江夏这边过给你看!

霍去病等他写完后拿过去看了看,只见上面虽是满纸童言童语,却明显戳中了刘彻一直以来“改正朔,易服色”

的心思。

这可是孝文皇帝那会儿就在琢磨的事,只可惜底下的人一直推三阻四,没多少人愿意支持朝廷改制。

既然是刘彻乐意听的话,霍去病也就随霍善写去了。

()春溪笛晓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