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章(2 / 2)

加入书签

心里。

想必接下来在不同的时空中都会有人提前去薅峨眉山出产的白蜡。

终军也跟着司马迁他们在灯会中闲游,只觉满城灯火着实壮观,必须得写篇文章好好地向刘彻描述一番!

终军还邀司马迁他们一起写,这样才能多角度地向刘彻展示这场难得的盛会。

司马迁等人欣然答应。

虽然霍善准备了很多汤圆,但还是抵不过众人的购买热情,就连太守府准备来盛汤圆的竹筒都用完了,还有人自己从家里拿碗来盛。

最后连汤都卖完了。

这汤也确实值得买,毕竟那都是橘井水。

霍善不懂什么谦虚,打心里觉得自己卖的汤圆就是最好的,收起钱来那叫一个兴高采烈。

等到满街的花灯都亮了起来,他也跟夙小星她们分完了赚来的钱,兴冲冲扑进踏着月色过来参加灯会的霍去病怀里,表示今天的花销他承包了!

霍去病就抱着霍善一路买了过去。

趁着灯会挑着担子来摆摊的人不少,街上还真有不少新鲜事物,霍善也不管东西是贵是贱,相中了就买买买。

像他这样满街撒钱的人还真不少。

没办法,西陵城这么多年来就没有过这么热闹的夜晚,在那灿若白昼的灯火映照下,甭管啥货物瞧着都诱人得很。

连在山里折来卖的梅花都有人高价抢购。

弄得抱着侥幸的心理折花到城里卖的人一愣一愣的。

她们山里的花这么受欢迎的吗?

紧接而来就是一阵狂喜。

她们有钱了,可以在灯会上好好玩了!

不仅是这些卖花的赚到了钱,卖其他小玩意或者农家吃食的人也赚得盆满钵满,都高兴地在灯会上买了些便宜银饰或者餐具之类的。

这些东西对那些达官贵人而言虽然不值一提,对他们而言却称得上是往家里添置“大件”

了。

一晚下来,不少人都满载而归。

霍善也是有用的没用的都买了一堆,最后因为兴奋地玩了一整夜而困到被他爹抱着回家。

到汇总起来准备送往长安。

他自己当然是先不回的,来都来了,怎么都得摸摸江夏郡的底再回去吧?

霍善也不拦着终军,由着他在城中走走看看,跟底下的县令开会时同样没避着他。

终军有幸旁听霍善主持的年后会议暨新春江夏郡建设计划动员大会,最后只有一个感觉……

嘶,那个叫诸葛亮的,统筹规划能力着实惊人,感觉他这一开口,不仅今年一年四季的生产计划都搞定了,连接下来几年都不必发愁!

嘶,那个叫苏轼的,怎么对江夏郡物产了若指掌,不仅知道瓷土和煤炭分布在哪里,连沙羡县那个渡头周围有金矿都知晓(事实上因为宋代这个渡头已经改名叫金口)!

听说江夏郡新兴的白蜡制法也是他传授的,真是个了不起的奇人啊!

嘶,那个和秦始皇同名的男人虽然话不多,但是全程散发着慑人的气势,弄得坐在他身边的霍小太守都平添了几分威严。

()

遇到有县令诉苦说县中豪强富户不太配合,他眼神里的意思明显是统统砍头五马分尸诛他全族对吧?

?想看春溪笛晓写的《医汉》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就算他没把话说出口,旁人莫名也能感受到他想表达什么——

恐怖如斯!

这江夏郡,着实是能人无数啊!

终军感慨不已,把这些见闻统统记录下来,准备等回到长安以后钜细靡遗地讲给刘彻听。

这是他作为“天使”

应该做的!

终军在西陵城待满一旬,才与司马迁等人依依惜别,动身踏上归程。

与此同时,刘彻正好收到了驿站马不停蹄送到长安的书信。

刘彻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汲黯那家伙无缘无故上书骂了他一顿,指责他近年来的许多做法贻害无穷。

任谁突然被人指着鼻子骂,心里都不会太高兴,何况是刘彻这种唯我独尊惯了的人。

以前当着汲黯的面,刘彻得捏着鼻子听。

这会儿汲黯被他踢到地方去了,刘彻就没那么好脾气了,对着卫青骂道:“这汲黯真是蹬鼻子上脸!”

卫青压根不吱声,由着刘彻骂去。

只要刘彻不想大开杀戒,一般不用劝;而要是刘彻想大开杀戒,劝了也……一点用都没有。

所以这种情况当个好听众就好。

恰巧这时候有人来报说终军从江夏郡那边传了书信回来,刘彻才面露笑容,笑呵呵地让人把书信呈上来。

他等终军的消息很久了,就想瞧江夏郡那边的乐子。

作为霍善父子俩的长辈,他当然也不想看到自家孩子受委屈。

要是真的需要他们这些当长辈的出手,他们肯定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只不过在那之前,他可以先尽情地笑话笑话他们!

刘彻展开终军派人送回来的那叠厚信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