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2 / 2)

加入书签

霍善与张仲景一起为这些工人进行了治疗,忙完以后才开始好奇地打量起厂里的各种设备,听没有得病的老工人给他讲当年许多人砸珍妮纺纱机的事。

现在这纺纱机都被改造成用水力、蒸汽等动力来纺纱了。

真是时代推着人走啊。

霍善本来心情有些沉郁,听着这些新鲜的工业史后才好奇心又起来,忙

追问道:“为什么要砸掉那个珍妮纺纱机?”

老工人笑道:“珍妮纺纱机效率高,纺出来的棉纱比老式纺纱机品质更好,收购棉纱的商人都不愿意再买老式纺织机织出来的棉纱了,很多人心里当然着急。”

只是时代的浪潮来了,谁都挡不住。

霍善还是有些震惊。

没想到技术上的进步居然会让人做出这样的事,纺纱织布居然不是越快越好的吗?

这次他们主要是来了解霍乱这种传染病的,霍善也就没有多纠结纺纱机的事。

等以后真正有需要了,他再进来仔细看看也不迟!

一行人离开工厂的时候,张仲景取走了不少病理样品,两人回到医馆比对着卷宗上的介绍进行病理学研究,很快就顺利观测到霍乱弧菌。

就是这个小东西通过水源和食物进入人体。

真正意义上的病从口入。

想想那“无遮大会”

上还有喝恒河水的习俗,这种疫病首先在恒河边上爆发的原因就找到了。

想要尽可能地减少这类疫病的爆发,还是得建立完整的公共卫生体系,争取让大多数人认识到做好自身卫生清洁以及环境卫生清洁的重要性。

任重道远啊!

霍善跟着张仲景研读了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具体举措,发现按照大汉一直以来的治理方式想架构出来并不难。

要知道秦汉以来朝廷对人口的管理都相当严格,尤其是要对出入关禁的人进行全面排查,尽可能地控制人口流动。

而这些留在本地的人也会划区而治,地方上从郡县一直细分乡里,再往下就是“邻”

了。

按照秦制,只要一人犯罪,“举家及邻伍坐之”

,也就是说五家人为一“邻”

,一旦其中一家人出了个犯罪分子,五家人全都跟着遭殃。

县衙有什么政令一般是通过里长一邻一邻地落实下去。

虽然孝文皇帝已经废除了连坐制度,但这种以五家为一邻的划分方式依然没有彻底消失。

只要这个管理体制没有崩溃,整体结构还是很严密的。

更重要的是,像欧洲那样遍地粪尿的情况是很少见的,除非出门在外实在找不到茅厕,否则粪尿对于以农耕为生的中原地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

不仅乡里的人畜粪便会被收集起来备用,城里的粪尿也会有专人挨家挨户上门挑走,绝对不会浪费任何可以保持地力的宝贝!

这些粪尿也并非直接浇在作物上,而是要用土办法充分发酵腐熟才用来肥田。

要不然就算吃的人受得了庄稼也受不了,全给浇死了。

既然本身就有着这样的习惯以及相应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引导起来就要方便许多。

霍善早上醒来的时候看到夙小星的二师父正在庭院中观察已经茁壮生长的幼苗。

他想起来了,夙小星这个二师父,懂天文懂地理,还很会种东西,当初夙小星分给他吃的莲子就是他给种的,可甜了。

就是话有点少。

霍善蹲过去和他一起观察辣椒,赫然发现有棵辣椒冒了棵小花骨朵。

他既惊又喜地拉旁夙小星二师父一起看:“要开花啦!”

对方点点头作为回应。

既然已经搭上话,霍善就继续和对方探讨自己的当前难题:“师叔,你知道怎么堆肥才最高效安全吗?”

夙小星二师父:?

霍善见对方看了过来,马上站在医家的角度给他分析起来,说这粪肥若是不能充分腐熟,不仅当不成肥料,还会污染土地。

一个不小心还会传染病菌和寄生虫!

要是能归纳总结出更高效、更安全的粪肥处理方案,以后人们收集起这些“宝贝”

来肯定会更加用心的对吧——反正绝对不能让那种粪尿横流的情况出现在咱大汉街头。

何况他们还有那么大一片军屯嗷嗷待粪!

堆肥课题的开展迫在眉睫。

你懂我的意思吧!

夙小星二师父:?

多年以后有人好奇地询问出版刊行《墨家堆肥技术》的某农业专家为什么会涉足这一领域,只见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眼神沧桑地回答:“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只因为忍不住在辣椒堆里多看了那朵花苞一眼……”

春溪笛晓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