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投名状(2 / 2)

加入书签

    说着又是叹气一声。

    “这次去北京之后,老夫就会当面向皇上陛辞。”

    “什么?”

    “部堂您要辞官?”

    众人都没想到这个时候王学夔会说出这番话,因此颇多惊愕。

    王学夔点头:“老夫快七十了,人到七十古来稀,再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干下去,上不能匡扶社稷、下不能安抚黎民,赖在位置上又有什么意思,免得以后糊涂被人说食古不化,还不如现在退下来,安心回老家教导子孙。”

    席上顿时安静下来。

    “退了好啊。”这个时候,韩士英开口打破了沉默,只见他面带感慨和微笑:“还是唐卿兄(王学夔表字)看的通透,严阁老做了十几年的吏部尚书,您去接他的位置不好做,倒不如退下来省心,再说,北边风沙太大,不如江南的水土养人。”

    王学夔呵呵一笑:“还是廷延吾弟知我。”

    韩士英跟着一叹:“若是可以,韩某真想和唐卿兄一道辞官,少去许多忧劳。”

    眼见二人如此,潘潢有些急了,开口言道:“二位兄长,如今国家内忧外患,可谓诚急危亡的时候,还需要您两位主持大局呢,怎么可以生出退却之心。”

    万镗也是说道:“没错,那严嵩也都快七十的人了,不还是赖在文渊阁的位置上不愿意走,他能赖着不走,咱们凭什么走。”

    王学夔笑了笑没说话。

    韩士英则言道:“江山代有才人出,有的时候也不能太小瞧年轻人,要给后生们机会,咱们不能学严嵩,死死的霸着位置不挪屁股,才华出众的人他不用,倒是把自己的儿子一路提拔到太常寺卿,这样不好。”

    闻听此话,席上众人都不约而同看向陆远。

    很显然,韩士英口中的后生就是今天带来的陆远。

    陆远面容平静,好似没有听到一般平静的坐着。

    就冲这份定力便让在座几人暗道一声好样的。

    “这次朝廷将张润公和老夫做了互调,张润公是咱们的老朋友了,在南京户部也做了几十年,和在座的各位都有交情。”韩士英言道:“但是朝廷又为什么要派孙世祐来兼走总理粮储、漕运河道的差事?”

    万镗心直口快,当即冷笑一声言道:“这还用说,把张润派回来明面上还敬着咱们,实际上就是让张润陪咱们在面上打太极,背地里让孙世祐把江南的钱粮全搬空,好拿银子给皇上他老人家继续修元祐宫、修他的大高玄殿。”

    “现在北边的俺答已经寇关,南边的汪直也没有剿灭,整个国家到处都缺银子,这个时候除了咱们,还有谁能拿出钱。”

    潘潢沉声道:“为了保江山、保社稷,就把亏空都加到咱们脑袋上,将来有一天江南十室九空,咱们在座的各位对得起祖宗和后代子孙吗。”

    说罢后停了能有几个呼吸,潘潢语气冷冽如冰。

    “这里我潘某先表个态,孙世祐来做应天巡抚可以,但想要总理粮储、漕运河道,我潘某第一个不答应,三个月内他不滚蛋,我潘某辞官不干了!”

    万镗亦言道:“万某愿紧随其后,这官,不做也罢。”

    一时间,又有几人纷纷扬言要辞官。

    最后韩士英看向陆远。

    后者端起酒杯起身,看向众人开口。

    “三个月,三个月内陆某一定让孙世祐滚出南京!”

    言罢,一饮而尽。

    不就是要投名状吗,我陆远接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