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考成法的阶段性总结(2 / 2)

加入书签

    这就震惊了?

    你要是知道嘉靖亲口说他知道严嵩贪腐还不三观崩碎。

    “叔大啊,咱们大明朝走到今天,贪官查处了很多,清官也有不少,无论是贪还是清都一定会存在,我们不能刻意去逃避贪腐存在的事实,认为将眼睛一闭不去看就不存在这肯定是不行的。”

    陆远也没有教诲的意思,只是说出了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有贪腐就去惩治贪腐,但是惩治之后要反思,要懂得总结贪腐为什么存在的经验,然后去改变。

    底层官吏为什么贪腐,是因为俸禄不够还是因为监管不足?

    为什么一个本来清正的读书人到了地方为官时又很快的同流合污,是因为他本性就贪,还是因为如果不和光同尘他就要受到排挤,继而无法立足?

    这些问题都要去反思,去总结,然后就做相应的处置,这样才是合理的应对问题的态度。

    不能一推了事,将所有的过错全部推到被查处的官员一人身上,就说是他做的不对,是他该死,然后标榜自身永远都是对的,不去总结反思也不去改变,那么贪腐的行为只会继续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对陆远这个说法,张居正还是非常认可的点头。

    “明台所言甚是,自太祖开朝,凡所贪墨钱财五十贯(两)以上者,皆剥皮萱草,可如此酷刑严苛,贪官却仍旧屡禁不止,时至今日更是越来越多。”

    “普天下之官员,八成甚至九成都贪!”

    陆远沉声道:“这个时候还怎么查贪官?让贪官查贪官吗?现在我们发现查不动了,那还不该寻求反思和改变吗。”

    两人从考成法聊到了官员贪腐的问题上,张居正也明白了陆远的意思。

    “考成法推行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居正从一开始就将他们全部当成了‘贪官’,认为他们什么事都做不好,需要一板一眼指导着才能做好事、做对事,所以他们抱团来抵抗、来反对。

    而明台的办法则是把他们当成‘清官’、‘能臣’,鼓励他们放手去做事,给了一个宽松的考核标准,却又出了严厉的奖惩机制来做束缚,两者相互辅成,目的只是希望他们能切实的去沉下心让自己的治下变得富庶起来,其他的并不在乎。”

    “不是不在乎,是眼下没法顾全一切。”

    陆远强调道:“我们不能一边催着他们干出成绩,一边又对他们的所有行为横加指摘,咱们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几千个县啊,是这几千个知县稳定着整个国家上万万百姓,他们一旦不做事,那么内阁就算一天出十道良政也只是镜花水月,整个天下仍然踟蹰不前。

    我们要相信他们可以做好,而不是认定他们什么都做不好,慢慢去干事,慢慢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急躁是成不了大事的。”

    张居正起身作揖,心悦诚服的答话。

    “明台教诲,居正一定牢记于心。”

    语落,张居正又问道。

    “那明台这几个月的时间,可发现凤阳三府存在什么问题吗。”

    这个张居正还会反将军了。

    陆远哈哈一笑。

    “当然有所发现。”

    “可否请明台示下。”

    “你这是考校本官呢。”陆远笑着点了张居正两下:“既然伱想听,本官就唠叨两句。”

    “洗耳恭听。”

    “凤阳的问题最突出,主要症结是当地的国戚士绅有常例钱可以分,也就是自太祖始至今日每年都拨付的三到五万两白银,这笔钱就像是一笔养老的银子,将凤阳这些国戚士绅都养成了懒汉,他们不希望现状得到改变,并且抗拒改变。

    这就是第一个问题,惰性。无论是士绅还是皇亲国戚,这个身份让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所以身上永远带着惰性,好比这天下数十万官员,他们干的好与不好,只要犯罪的事没有被人抓住把柄,那么就永远不会丢官,最多只是暂罢而后等待起复。

    想想唐宋时期那么多诗词大家都在干什么?他们当着官却在游山玩水,挥毫笔墨,给咱们后人留下了瑰丽的诗词歌赋,可对得起他们当时吃的朝廷俸禄吗?

    咱们现在也一样,很多知县上任之后觉得这一辈子仕途也就如此了,便开始终日里吃吃喝喝,闲散度日,等到六年京察快到的时候就赶忙托关系走门路,不求能混个提拔,哪怕留任也是可以。”

    “凤阳的问题突出了一个惰字。”

    陆远收拢心神继续说道:“考成法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去惰,另外庐州府这一次很出彩,究其原因本官也问了,是因为庐州府上上下下清理出来很多的无主田地,这一件好事同样带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适才说的贪字。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无主田,这些无主田不在册,之前又都在哪些人的名下?

    到底是谁贪去的,普天下只有庐州府一个府贪吗,这一点要去查,但是去查就会有阻力。”

    张居正忍俊不禁道:“听闻有不少王爷、国戚上疏弹劾明台。”

    “这事你都知道了?”

    “早就传开了。”张居正笑答道:“官场没有秘密,这话还是您说的。”

    陆远哈哈一笑:“对,没有秘密,他们弹劾本官就是因为合肥县查了他们的田,他们气不过。这不就是一个贪字吗,咱们要想一查到底就会因此得罪很多人,症结已经找出来了,便是田。

    怎么处置这个症结,那就需要降低田的价值,让他们不再将田当成命根子,强行查抄的阻力巨大,我们要一点点去做,要让他们这些人将注意力和精力从田上转移开,这样才能完成清田的事。”

    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慢慢处置。

    张居正感慨拱手。

    “比起明台来,居正实在是才疏学浅,好高骛远。”

    顿了顿又道:“那,松江府呢?”

    提到松江二字,陆远沉吟了片刻,随后露出了笑容。

    “松江暂时没发现任何问题。”

    “哦?”张居正来了兴致:“这是为什么?”

    “因为。”

    陆远很是赞赏的说道:“松江有一个好知府,一个很聪明的知府。”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