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1 / 2)

加入书签

6969  第118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6969昌邑大营,营门内的竹楼之上。

6969负手立于竹楼顶部的瞭望台,眺望向睢阳的方向,周亚夫悠悠开口:“叛军,有动作了。”

6969“——改自东强攻,南、北佯攻,为自北强攻,自东佯攻。”

6969“依程都尉之见,叛军此何意?”

6969听闻此言,饶是听出周亚夫并非是真的询问,而是更带着些考校之意,程不识也还是认认真真思考了许久。

6969而后,才神情凝重道:“叛军自东向西强攻,我昌邑大军在北,伺机而动于战场侧翼;”

6969“叛军改自北向南强攻,我昌邑,则是在吴楚叛军身后。”

6969“——吴王刘濞,并非是个不知兵的人。”

6969“非但不是不知兵的人,甚至还是曾跟在太祖高皇帝左右,平定九江王黥布之乱有功,才取代战死的荆王刘贾,获封为吴王的老宗亲。”

6969···

6969“既然知兵,刘濞就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改变攻城方向,将后背留给我昌邑大军。”

6969“唯一的解释是:刘濞故意为之,想要诱我昌邑大军出击,后伏而歼之。”

6969“——唯有如此,刘濞的吴楚叛军才能全神贯注的攻打睢阳,而不是像过去这一个多月这样,时刻防备昌邑方向,根本施展不开拳脚。”

6969“再者:昌邑这路兵马,是由全掌平叛事宜的太尉领兵。”

6969“太尉兵败,对于敌我双方的军心、士气,都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就连长安朝堂,都可能因此而生出变故。”

6969神情严肃,一板一眼的答复,却引得周亚夫连连点下头,原本不见悲喜的面容之上,更悄然挂上了一抹浅浅笑意。

6969花了好一会儿,才将目光中的欣赏强压下去,周亚夫这才侧过身,直视向程不识再问道:“那依程都尉之见,我昌邑大军,该如何应对?”

6969“——将计就计?”

6969“还是固守不出?”

6969“亦或者……”

6969若是后世的高中生,当听到周亚夫这‘亦或者’三个字,便能通过排除法排除掉前两个答案。

6969但程不识却是在一阵漫长的思虑之后,满是坚定的选择了第二个答案。

6969“固守昌邑!”

6969对于程不识的选择稍有些失望,周亚夫却也没有给予下定论,而是耐心的等候起了程不识的后续。

6969便见程不识深吸一口气,才瓮声瓮气道:“刘濞贼子刻意为之,想要引诱我军出昌邑,便必定会设下埋伏。”

6969“如今,吴楚叛军可用之兵,当有三十万不止,单是刘濞这一路强攻主力,便不下二十万!”

6969“但睢阳北城墙不过数里长,叛军攻城时,最多也只能派两到三万兵马——多出来的都会被堵在外围,根本无法挤到城墙附近。”

6969“这就意味着刘濞‘强攻睢阳北墙’,只需要投入至多三万兵力。”

6969“——其余十七万兵马,理论上都可以用作伏击我部。”

6969“就算只有十万,也已经是和我昌邑大军同等的兵力,又是以逸待劳,以暗伏明;”

6969“再加上强攻睢阳北墙那三万兵马,也随时可以调转枪头,后军转前军追击我部。”

6969“结合此间种种,末将推断:一旦出了昌邑,又果真被刘濞预先设下的十数万兵马伏击,那我部最好的结果,也是再也无法重归昌邑,只能被叛军追逐于平原,最终无奈的逃入睢阳。”

6969“最差的结果,则是先被设伏重创,之后又被追杀旬月,以至于全军覆没……”

6969···

6969“所以,末将认为:我部应该坚守昌邑不出,让刘濞的谋算落空。”

6969“自睢阳最长的东城墙强攻,刘濞尚且不能攻破睢阳,改自北墙攻城——又是假强攻、实佯攻,叛军自更无法攻入睢阳。”

6969“且相较于先前,只需要防备侧翼的我部——改攻睢阳北墙之后,刘濞的叛军,就要防备身后的我部。”

6969“这样的压力下,叛军将士心神不宁,将官惴惴不安,很快就会军心士气低迷。”

6969“正如太尉平日里所提点:真正让敌兵胆寒的,并非正在向自己飞来的箭矢,而是已经瞄准自己,却迟迟没有射出的箭羽。”

6969“同样的道理:真正让刘濞如芒在背的,不是从昌邑开出,即将自背后偷袭叛军的我部,而是稳扎昌邑,又不知何时会背袭叛军的我部……”

6969啪,啪,啪;

6969饶是竭力压抑着心中的欣赏,在听闻程不识这番有理有据的推断之后,周亚夫也终是再也按捺不住,为程不识鼓起掌来。

6969左右已经破了功,便也满带着赞赏看向程不识,又连连点头不止。

6969想起前几日,自昌邑私自出走的骁骑都尉李广,周亚夫又再问道:“那若是换做李骁骑,又会如何抉择呢?”

6969听闻这一问,程不识也总算是没有再露出那副‘别急,我要认真想想’的架势;

6969只象征性一沉吟,便似笑非笑道:“李骁骑自持勇武,麾下又俱为百战精兵,自当会选择一力降十会。”

6969“——将计就计,引兵背袭吴楚叛军,以图一举击溃叛军主力。”

6969“但最终战果如何,就要看吴王刘濞准备是否充分,能否阻挡李骁骑这员虎将了……”

6969程不识说的很隐晦;

6969哪怕是李广不在,也还是给这位同级别的新生代将官留足了体面。

6969但凡是了解李广的人,也都不难从程不识这番话里,提取出藏在话底的深意。

6969——捡好听的说,是自持勇武,麾下又都是百战精兵;

6969说难定点,就是自视甚高,不把叛军放在眼里!

6969那日不就是?

6969区区三百兵马,就敢冲进吴楚十数万大军之中,愣是从外向内杀进了吴楚叛军在睢阳设下的封锁圈!

6969但程不识念在年纪相仿、地位齐平,给李广留些体面,周亚夫却不会这么好心。

6969真要说起来,周亚夫这张嘴,可是尽得乃父:绛武侯周勃真传——主打一个‘我说话直,你别往心里去’。

6969“李骁骑,与其说是将,倒不如说是个兵。”

6969“——一个十分骁勇,能让每一个将军都向往不已,恨不能据为己有的先锋悍卒!”

6969“但作为将官,无论是战阵、谋略,亦或是临敌应变,李骁骑,都完全没有一个将军的样子。”

6969···

6969“作为将军,首先要做的,是对麾下将士的性命负责。”

6969“在完成既定战略的基础上,以尽可能保全有生战力、尽可能降低本方伤亡的前提下,对敌军造成更大的打击——这,才是一个将军该做的事。”

6969“——做伍长,要让手底下的四个人相互照应,再尽可能多杀两三个敌卒;”

6969“做什长,则要顾全左、右两伍,时刻指挥两伍互相掩护,以避免伤亡。”

6969“做屯长、曲侯,要维持这百十人的阵型,不能被敌人冲散,更不能前后脱节;”

6969“做队率司马,更要带领麾下的五百人,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绝不能落入敌人的包围——甚至哪怕是半包围之中。”

6969如是说着,周亚夫面上,只不由带上了一抹本能的倨傲之色。

6969但对这些许倨傲,如今天下,却绝对不会有人生出哪怕半点不喜。

6969——人家有这个本事。

6969甚至可以说:绛侯周亚夫,几乎是如今汉家,最有资格说这些话、最有资格评价一个将官是否合格,乃至最有资格为‘将军应该是什么样’制定标准的人。

6969很显然,程不识对此也深感认同。

6969若非是在军营内,程不识怕是恨不能一手持卷,一手执笔,将周亚夫这段话一字一句记下来。

6969即便眼下没有笔墨,程不识也是竖耳聆听,努力将这番话的每一个字,都牢牢记在心里。

6969见程不识‘学习态度’这么好,周亚夫自也就不免再多说两句。

6969“凡善战者,多无赫赫之功。”

6969“——这并不是说,会打仗的将军很难立下功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