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这一次,是皇帝错了(2 / 2)

加入书签

    “至于宗庙、社稷该给袁盎的,皇帝瞧着办便是了……”

    说着,窦太后便唉声叹气的低下头去,抬手轻轻理了理衣袍下摆,完全没有了先前,那盛怒滔天的狰狞模样。

    窦太后身侧,天子启也淡漠的点了点头,沉沉‘嗯’了一声,便也没了声音。

    诡异;

    诡异的宁静。

    又颇有些古怪的安宁。

    ——御榻之上,母子二人目不斜视,齐身而坐,目光却没有哪怕片刻偏向彼此;

    而在御榻两侧,刘荣和姑母刘嫖的目光,却是不由自主的对到了一起。

    “父皇和皇祖母,啥时候变这样了?”

    刘荣眼神对着御榻上的母子俩一阵使眼色,御榻对侧的姑母刘嫖,却是讳莫如深的瞪了刘荣一眼,又急促的一摇头。

    还能是什么时候?

    不就是储君太子这事儿闹的……

    看出姑母刘嫖眼神中的含义,刘荣却是微一愣,旋即便自然的低下头去,切断了与姑母刘嫖的眼神交流。

    便这样沉默了许久,御榻上,才终于再度响起天子启清冷淡漠,更隐约带着些阴戾的话语声。

    “明日春耕。”

    “儿要带着太子和百官贵戚,一同去社稷举行亲耕礼,并祭祖告庙,让太子受百官纳拜。”

    “宫里的亲蚕礼,则仍由皇后主持,栗姬从旁辅佐。”

    以一种好似通知的语气,给窦太后强调了一下明日,汉家朝堂中央的行程,天子启终于侧过头。

    ——自上林急返,又直入长乐之后,第一次将目光落在了母亲窦太后身上。

    只是那双深邃的双眸中,却已是不见丝毫子女对父母长亲的孺慕。

    “宗亲诸王的移封,还有诸皇子的分封事宜,太后当也有了成算?”

    “若是拟了诏书,便也不劳太后再派人送——朕这便顺路带走。”

    天子启话落,窦太后也仍是一副漠不关心状,只轻轻一抬手;

    选即便是层层摞高的四只木匣,被老寺人抱到了御案前,又挨个放到了天子启面前。

    见到那专用于诏书的玄黑色木匣,天子启挨个将其打开,细细查阅起诏书上的内容。

    “老二河间王,老三临江王……”

    “老四鲁王,老五江都王……”

    “老六长沙王……”

    “老七常山,老八胶西,老九中山……”

    “小十胶东………”

    第一个木匣内,显然是分封天子启诸子为王的诏书。

    对于诏书上的内容,天子启面色不算好看,却也没开口多说什么,显然是忍着恶心认下了。

    再看了看其他几只木匣,却是没什么值得期待的。

    ——淮南厉王刘长第三子:庐江王刘赐,移封衡山王。

    ——厉王次子:衡山王刘勃,移封济北王。

    ——齐悼惠王刘肥第十子,因为被自己的郎中令卸了兵权,而没能参与进吴楚之乱的济北王刘志,移封淄川王。

    人数不算多,总共三人,涉及四个诸侯国;

    却因为是移封,故而三封诏书,被单独装在了三只木匣中。

    其内容,朝堂早就有了结论,窦太后颁诏也不过是走个形式,天子启也只查看了一下移封诏书的内容有没有出入,便也将其收回了木匣中。

    将四只木匣重新摞起,对身旁的刘荣一摆手。

    待刘荣上前,将木匣抱起,天子启才深吸一口气,再度遥望向殿门外,悠悠开口道:“明日,是储君册立大典。”

    “按照制度,太后当亲临高庙,执太子之手,以册立储君之事,相告于太祖高皇帝。”

    还是不带丝毫感情,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公事公办’四个字的清冷口吻,也引得窦太后以同样淡漠的口吻,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太后挂念幼子之‘罪’,积忧成疾;”

    “些许虚礼,皇帝,便莫再为难我这个瞎眼寡妇了。”

    此言一出,刘荣面色应声一紧,御榻另一侧的刘嫖,也是瞬间将眼球贼兮兮转了起来。

    ——这是规矩!

    太后牵着储君的手,告诉汉家的老祖宗:这是汉家新的储君太子。

    这是礼制!

    当今天子启当年,便是由故薄太皇太后拉着手,相告于太祖高皇帝刘邦的神主牌前!

    为此,天子启甚至给彼时的薄太后,付了一笔相当昂贵的出场费——以如今的薄皇后,为自己的太子妃。

    而眼下,刘荣获立为储已成既定事实,窦太后却……

    “太后,三思。”

    许是经历过一次调动兵马,险些血洗长乐的‘肆意妄为’;

    在涉及刘荣储位的事上,天子启对窦太后的态度,也是一次比一次强硬。

    “宗庙、社稷,不单是朕的;”

    “更是先太宗孝文皇帝,留给朕的。”

    “就算不把自己当做是朕的母亲,太后也好歹不要忘记自己,是太宗孝文皇帝的妻子。”

    “不要忘记自己,是我汉家的太后。”

    对于天子启的冷言冷语,甚至是隐晦的威胁,窦太后却仍雷打不动的坐在那里,呆愣愣的注视着殿外。

    只嘴上,仍是云淡风轻道:“没那个心思啊……”

    “我儿梁王,都快被扣上‘雇凶行刺九卿二千石’的罪名了;”

    “皇帝又让我这个苦命的老寡妇,如何能分出心神,去主持太子的册立大典?”

    ···

    “实在不行,便等等吧。”

    “——等皇帝回了未央,我便找田叔入长乐,交代田叔往睢阳走一趟。”

    “田叔,是朝野内外公认,且无人不敬之、重之的长者。”

    “有田叔走这一趟,梁王的冤屈,也很快便能洗清了。”

    三两句话的功夫,窦太后便在已经板上钉钉的储君太子一事上,再次增添了几分变数。

    ——迟则生变。

    正是为了这‘迟则生变’四个字,天子启在几个月前,才会那般急切的派出祭礼官,让刘荣就地在新丰祭祖告庙,坐实自己的太子之名。

    眼下,窦太后又闹这一出……

    “好。”

    “便依太后所言。”

    只是刘荣,甚至是一旁的刘嫖,都万万没想到的是:对于窦太后的胡搅蛮缠,甚至是‘居心叵测’,天子启非但没有据理力争,反而选择平淡的接受。

    又若有所思的连道几声‘好’,天子启便漠然从榻上起身。

    招呼着刘荣走下御阶,正对殿门,背对着御榻方向,深吸一口气;

    旋即折回身,一板一眼的对御榻之上,呆若木鸡的母亲窦太后拱手一礼。

    却是不等刘荣呼出一声‘孙儿告退’,便一言不发的朝着殿门外走去。

    “母亲?”

    看着天子启、刘荣父子离去的背影,刘嫖只本能的察觉到哪里不对。

    下意识一声轻呼,却见母亲也从榻上起了身;

    拄着鸠杖,颤巍巍挺起腰,遥望向天子启离开的方向。

    那双混浊涣散的双眸,竟是闪过了一抹精光……

    “不会是阿武的。”

    “不会是阿武的……”

    “——这一次,是皇帝错了。”

    “至少这一次,错的,是皇帝……”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