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太渊之桥,课!(2 / 2)

加入书签

    里面聚集着太夏古国最为顶尖的古史学者,而这些人也绝对是最为严谨的一批人。

    六一.二二三.一五二.五零

    “再后来的情况,想必我不说你们也能猜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本不稳定的‘桥’也渐渐稳定了下来,而且数量也在缓慢增长着。”

    “玩这么大吗……”

    “嗯,简单来说就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而且也找不到什么规律,其间隔甚至可以长达十年以上。”

    林轩在接受了‘桥’是一千多年前就被发现的这一设定后,也已经想通了许多事,尤其是为何那时的人们没有花太多功夫去深度探索旧土。

    “原因有很多,不过主要原因就几点。”

    “可问题是,我们如果真的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发现了旧土世界的存在,为何一直到近代才开始探索?”思索良久的一组组长许八闲忍不住问道。

    如果没有证据的话,他们是不可能在这种重大事件上信口开河的。

    李国胜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他的猜测:“当然,尽管难度很大,几率极低……可的确还是有一些人幸运的从旧土回到了地源星,带回了不少情报。

    哪怕‘桥’看起来再怎么奥妙玄奇,也没多少人会赶着去送死。

    但那时整个地源星都处于封建时代,这些成功从旧土返回的幸运者们,有一大半都因为‘妖言惑众’而被活活烧死,余下的则选择了迂回战术,将自身的见闻与经历变成了神话与传说,流传了下来。

    连有着现代化装备的开荒军团尚且如此,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呢?

    旧土的危险,根本也不算什么秘密,随便在网上搜一下就知道了。

    本来能顺利过去的人就没多少,最后能活下来的恐怕也是十不存一,而且还得撞运气等待‘桥’再次出现才有可能返回。

    这种种因素叠加到一起,确实怪不得古人没有进取心。

    顾名思义,太史院主要负责考古与历史研究。

    太史院,亦是太夏研究院的八大分院之一,其全称是太夏研究院附属古史院。

    李国胜伸出一根手指道,“首先,是因为时间越往前推移,地源星与旧土世界的联结就越薄弱,在最初的时候,整个地源星加起来可能都没几座‘桥’。

    果不其然的,李国胜在介绍完旧土与地源星最早的渊源后,便示意所有学员再次跟上几位导师。

    这还只是常规情况下的团体作业。

    尽管这个全貌可能还不完整,只是建立在现阶段的发现上所得出的结论,可也让众人倍感新奇。

    “不过,既然能留下资料记载,说明肯定还是有人成功返回了地源星,所以才被记录了下来……”

    “这,便是太夏最初的十座‘桥’之一,名为‘太渊之桥’!”

    李国胜指着那巨大的幽蓝色旋涡,语气也带上了一丝肃杀,“它也将带给你们一个难忘的第一节课!”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