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无君无父(2 / 2)

加入书签

    说到底,淳于琼之所以临时改变想法,就是有感于叶横舟武力非凡,凭自己这八百人,若要强行征讨,只怕就算能捣毁敌巢,也难以留住此人。

    这是什么刀?!

    先机一失,再不能自制,淳于琼身形一退,竟然急掠十丈,直到土坡与密林的分界处,撞上一名领头的西园军剑士才堪堪止步。

    在这一刹那,淳于琼只觉空气中充满了森然刺骨的锋锐气机,以及暴烈难当的怒雷电劲。两者合力,势要将他整个人斩断再电亟成一堆焦炭。

    所以,他会为了剿灭一群胆大包天的黄巾余孽,不计代价地动用八百精锐,昼夜奔袭太行山,也会对叶横舟这个来历不明,武艺超卓,韬略非凡的少年人苦苦劝说。

    届时,你凭借两柄神兵之力,迟早能在军中闯出名头,以将军身份建功立业,岂不比带一群贼寇要好太多?”

    就在此时,一股明黄色的光焰自淳于琼身上腾起,如真如幻,焰色飞舞,化作一条形貌虽稍显模糊,仍是看得出大致轮廓的狰狞怪龙,拦在刀光前。

    所以,淳于琼这番话,注定是抛媚眼给瞎子看,白费功夫。

    要知道,天下间的存世神兵,或许满打满算都不足百数,那是何等稀罕的物事?

    如果没有这股皇朝龙气护体,他已被面前这逆党贼子摘了头颅!

    更何况,天下稍有见识者都知道,“汉室颜面”这四个字,对如今的朝廷来说,不过是一块残破不堪遮羞布而已。

    先前一战,这年轻人展现出来的武功、应变、乃至手上那把神兵,都已令淳于琼震撼莫名。

    可叶横舟明白,这种东西固然能够将全军战力做突破式地提升,也极其容易受到影响。

    叶横舟知道,淳于琼这话的确也是实情。

    对此界的兵家大将来说,神兵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兵解入体后,能用自身携带的神能灵力,协助兵主承载更多军阵浊气。

    霸王断刃的兵主,董卓董仲颖,不也是因此而发家?

    淳于琼深深看着叶横舟,分析道:

    “年轻人,你手中那把刀,应该是霸王断刃的另一部分吧,身后背着那把剑,也该是神兵品级。

    看着淳于琼,叶横舟心中也颇为感慨。

    似淳于琼这种当世一流的兵家强者,若不依赖中兴剑,每一招使出,也不过只能容纳百来人的浊气,再多的也只能当做储备,用来提升持续作战时间,而不能用来提升瞬间爆发。

    作为一个习惯做事的将军,淳于琼虽然重视汉室颜面,却也分得清楚面子和里子孰轻孰重。

    如果叶横舟真是个身怀绝技,偶然落草的少年将才,指不定就跟着淳于琼走了。

    毕竟大汉朝自有国情在此,杀人放火举孝廉,嚣张跋扈建功业,以下凌上做名臣,那都是自然之理,根本没什么好说道的。

    淳于琼当然不知道他的想法,而是稍顿了顿,给叶横舟留出点思考的时间后,便接着说了下去。

    他已看出来,眼前之人虽然年轻,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无君无父之辈。

    疑窦方生,答案就以淳于琼最难以接受的方式,出现在他眼前。

    “所以,你是诚心谋逆?”

    叶横舟摇头,否定道:

    “错了,不是我要跟着黄巾搅事,而是太平道愿意跟着我做事。”

    他摇摇头,对叶横舟下了结论:

    “凭你现在手里这些本钱,想要学太平道,根本是痴心妄想。可你若愿意带着黑山军这帮人,归顺朝廷,我愿表伱做“平难中郎将”,镇守河北。

    有这分毫时间,淳于琼终究反应过来,暴喝一声,抽身急退。

    可也就是这半炷香的战斗,已令西园军众人同感震撼。

    一尺、七寸、五寸!

    最后三寸,刀光还未真正及体,淳于琼脖颈处的坚韧皮膜,已被锐劲割开,渗出焦热滚烫的血来。

    ——这到底是哪儿来的道人?

    他感觉得出来,若对方有心阻拦剑阵成形,大可在中途便将手中那把神兵的力量尽数解放出来,此时这幅模样,分明是为自己留出余地,好一观自家武艺。

    毕竟在如今这个武风昌盛的时代,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气,一直是刻在每个汉家儿郎骨子里的东西。

    在他身前!

    “你的武艺虽也称得上不凡,在洛阳都算是一流人物,可像你这种人,当初黄巾军又何曾少了?到头来,他们又做成了什么事?”

    可你无大军可御,纵有两把神兵,又能如何,神剑空利,英雄无用武之地,你当真甘心吗?”

    如果招安这帮贼子,能够让太行山、乃至在其影响下的整个漳水流域、河北地区都安定下来,那淳于琼认为,折损一些颜面,也无可厚非。

    本朝名臣,司隶校尉阳球阳方正,就是一个明证。

    能手持如此重宝者,无论他是何出身,有何来历,都称得上一句有气运在身。

    他却毫不顾忌地将这一点展现出来,抬起左手袖子,抹去了嘴角渗出的血丝。

    可说实话……这也实在算不了什么。

    此界那些手持神兵,麾下又有精兵强将的兵家强者们,究竟能够强悍到什么程度?

    而我若是全力全开,又能否与他们较量一番了?!

    想到这里,叶横舟实在是有些按捺不住,跃跃欲试。

    于此同时,一种“耻辱”就在他心头不受控制地涌出。

    那光,来自叶横舟的刀!

    所以后世将领想要承载浊气,还是要看个人的武学修为、体魄坚韧程度,以及手中兵刃的强度。

    越有本事的人,越是如此。

    从淳于琼根本没考虑过,自己差点一刀劈死他这件事,便开始诚心实意地招安来看,此人的确称得上忠心耿耿,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上考虑,全无私心欲念。

    不过,对待这种敌方忠臣,正该杀之以全其忠,覆之以挽其志。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