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拳打常山幼儿园(2 / 2)

加入书签

    却见一点璀璨银光骤然在眼前炸开。

    正是踩着石阶,高高跃起,一枪刺出的赵云。

    这是蓬莱三枪中,最具气势、威力最大的杀招——压鲸鲵!

    这一枪与“擘烟水”的小巧细腻截然不同,而是大砸大钻。

    周遭空气粘稠如海潮,刹那间翻涌出千倾浪涛,暴浪裹挟着压倒性地气势排空直上,劲气交相激撞消磨,气流深陷成涡,旋起旋灭。

    面对这如潜龙出渊、困龙升天的一击,饶是巨鲸一流的庞然大物,也不得不俯首称臣。

    叶横舟此前会过的枪棒大家中,要以淮阴张侯为最。

    可以怨愤难平之心催动的朝天一棍,如何比得了赵云这纳天高海阔之坦荡意气于一枪的“压鲸鲵”?!

    面对如此强招,叶横舟也不能不慎重以待,他身形直坠,稳稳落在从上到下的第三重台阶处,变拳为掌,一掌平平推出。

    赵云忽有种奇怪感觉,仿佛此人双脚在刹那褪去了血肉之躯,而是化作了山根、地脉一般的坚实存在。

    如果是赵云是一条出渊潜龙,那叶横舟就是驱策万山、搬动峻岭的天神,要借取身后这座高山的峥嵘崔嵬之势,将其强行镇压、困锁在此地。

    枪尖与掌心交击,赵云手中银枪剧烈震动,他整个人更是倒飞出去,回到了方才跃起之前的位置。

    叶横舟则是缓缓收回有一点朱红渗出的手掌。

    稍微平复了下体内气机后,赵云用长枪撑起身子,躬身抱拳道:

    “叶山主神功非凡,多谢手下留情,是我败了。”

    看到这位千古偶像级的英雄豪杰俯首身前,若说叶横舟心无所动,才是最虚伪不过。

    不过刚才一事已让他意识到维护形象的重要性,便只在心中暗戳戳地得意了会儿,再快步下去扶起赵云。

    只是走到赵云身前,叶横舟还是不禁哈哈大笑,眉飞色舞道:

    “承让、承让了。”

    若是寻常时分,以赵云的性子,听到这种明显的恭维之言,指不定就要跟叶横舟理论一番。

    只不过此时,他的注意力都在叶横舟最后那一掌上,并无余力关心这些事。

    思考一会儿后,赵云忍不住问道:

    “敢问叶山主,最后那一招有何名目?这一掌,仿佛……天生克制我的枪术。”

    听到这里,叶横舟那好为人师的毛病就又犯了,忍不住滔滔不绝起来道:

    “我的掌法,是取坤土之相,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能包容万方。

    赵兄的枪法则是取风虎云龙、天高海阔之意,意境虽是高远,但仍属于“有所待。

    “有所待”的列子,虽能御风泠然而行,也终究要落回大地,就是这样的道理。

    想要破解我的掌法,要么赵兄的枪术能达到“时乘六龙以御天”、“御六气以游无穷”的“无所待”境界,要么就得靠个人功力,来强行突破。”

    因近日来参悟“太平洞极经”,改易自身武道,所以叶横舟说这番话时,多用道门描述,好在东海方士一脉与道门本就颇有渊源,赵云也能明白他所说的意思,便开始思索起来。

    说完,叶横舟才转过头去,面向童渊,抱拳道:

    “想必前辈便是东海童散人了,小子久仰,幸会。”

    叶横舟对童渊的态度不可谓尊敬,可比起方才他对赵云激动兴奋到失态的表现,就不免差了些许。

    童渊虽非是注重虚名之辈,被一个后生小子如此区别对待,也有些心头窝火,不免冷哼一声。

    不过比起这些事,童渊还是更关心叶横舟方才展现出来的诸多手段,他抚须道:

    “欲以坤土之相兼济水火,再用太平道法来将其归于一统,想法不错,只可惜,尚未功成。若你真能做到以此法调和阴阳,也该是我辈中人了。”

    叶横舟闻言一凛,神色更加肃然三分。

    “前辈法眼无差。”

    意为气之帅,叶横舟此刻既然已对过去武道有所反思,不愿再偏执一端,那么相应真气就要重塑,形神之质也需契合,则从里到外,无一不要更迭变化,几乎等同一种再造。

    这种再造对叶横舟来说,却是极大的机缘。

    要知道,武者之道,向来是追求在激烈竞争中突破、进化,既然身为武者,就绝不能固步自封,再造自身武学体系,正是一种大破大立的体现。

    这些天里,通过参悟《太平洞极经》,和领悟“五谷铁砂掌”中所蕴含的厚德载物之道,叶横舟非但已将混乱神意重新澄澈,更把“脱胎换骨”的修行推至完善。

    现在的他,一身骨骼,血肉、筋络、五脏六腑等,比起以往,都已有了十足飞跃,这正是生命本质进化的体现。

    童渊看着叶横舟,忽然一叹:

    “看见你,我就不免想起某位故人,想当初,他也是如你一般,锋芒毕露,目无余子。”

    嗯?

    叶横舟已经猜到,童渊口中所说之故人,多半就是那位已然身故的道宗张角。

    可在张晟口中,这位大贤良师,分明是个温厚长者,又如何谈得上“目无余子”之称了?

    想到这里,叶横舟大为好奇,不由得出言询问。

    “他?温厚?”

    童渊露出匪夷所思地表情,更是失笑出声,不过思考了一会儿,他又摇头道:

    “不过‘目无余子’这说法,的确不恰当,应该说根本就是‘目空一切’。

    当初他初访东海,便直接打上了我蓬莱山祖师堂,那副孤高超然之姿,如今思来,仍是历历在目。”

    从童渊的讲述中,叶横舟了解到一个,与先前所知截然不同的张角。

    “此人少时好斗法,尝以超世之才自诩,曾挟技游天下,伤人无算,惹出不少是非。

    到最后,就连手持三五斩邪雌雄剑,腰佩阳平治都功印,身携正一盟威符箓的正一道张天师,也败在他手下,遂得‘天下道宗’之称,被目为当世道门第一人。”

    他从小就有兼济天下之念,奈何愿意随行者皆是些无知愚民,他曾经还跟我抱怨过,彼辈之冥顽不灵,难以教化。

    不过说是如此说,他还是没放弃,济世安民之念。甚至是修为越深,境界越高,越收敛锋芒与骄傲,到最后,变成了个几无棱角的人。”

    说到这里,童渊不免一叹,语气中带着感慨与遗憾。

    “我猜他应该意识到,自己做的是一件不可能之事,更要为此背负无数无辜之人的性命,才会越老越悲观,越活越沉重。”

    然后他转过头来,望向叶横舟,语重心长地沉声道:

    “年轻人,我希望你,不要成为像他这样,还没被打死,就已被心里的担子压死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