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五德终始,天命人成(2 / 2)

加入书签

    “术”者,邑中道路也,则是讽刺阴阳家只能在城中行路,而不能突破条条框框,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

    童渊正是有感于此,才会将方术改为一条迥异于兵家的修身武道。

    这条道路不像仙道那般清虚出尘,又不似兵家那般不择手段,而是要采天地五行之气,以五行演阴阳、分清浊,成就人体小天地,再感四季更替之理,勾连外界大天地,遂成内外贯通的精诚境界。

    这也是为何,童渊初见叶横舟,就能认出他体内那三股力量,也并未对他的武道表现出任何惊异,因为童渊根本就将他当做了自己的同道之人。

    此时童渊拿出这一枪,便是他毕生武道精华所凝之结晶,号为“百鸟朝凤”。

    凤凰者,五采而文,童渊以此自诩,首先是为显出枪术以五行阴阳为基础的根袛,更是蕴含着一股“五德更替,轮转不休”的意气。

    仿佛王朝兴衰、世事轮转,尽在童渊指掌中翻覆。

    ——这便是此界最巅峰强者的气魄与胸怀!

    面对着五行圆融,终始往复的一枪,叶横舟抬起头,兴奋至极地露出笑容,他双目光芒迸现,皎洁圆明,活泼闪烁,宛如日月。

    他清喝一声,朝着童渊的拳头,同样拍出一掌。

    这本也是叶横舟准备好的战略,对淳于琼、赵融这种典型的兵家武者,他能寻找出众多克敌制胜的优势,比如精妙的招式、刚猛霸道的真气。

    可面对童渊这种成名已久,精气神、心技体皆无懈可击的巅峰强者,叶横舟想要胜,就只能凭借扎扎实实的功底和意志。

    叶横舟掌心之中,湛蓝、灿金、土黄,三色闪烁。

    可虽同走阴阳二气演化的路子,但叶横舟这一掌却并非是如童渊那般五行齐备,更非是周而复始,循环不朽的圆融,而是一种互击互破,自立自成,时变时新的“动态平衡”。

    童渊同样能够感受得到,叶横舟的胸怀与志气。

    ——他绝不愿意搞什么“五德终始”说这种无休止的轮回,他要的是大破大立,要的是不断向前!

    如果说童渊的枪法是要占尽天时,那叶横舟这一掌,就是备述人和之至,虽有旧事重演,可在人的推动下,历史绝不会只是毫无新意的循环往复,而是会缓慢而坚定地向前。

    这一次拳掌交击后,劲风潜劲鼓荡,就算两人再如何收束力量也好,厅堂地面仍是被踩出些许裂纹。

    童渊抖抖袖子,气流环绕,带走衣服上的浮土灰尘,一派神完气足的模样。叶横舟则是汗出如浆,浑身筋骨震荡,体内接连不断地传来连环爆破声。

    可即便如此,他仍是站得笔直,双脚稳稳扎在地面上,桩架稳固,由此显现出来,尽管艰难,但叶横舟终究还是接住了这一击。

    童渊看着叶横舟,眼神古怪,表情复杂,过了会儿后,才道:

    “嘿,老夫横行一世,没想到,最后不是输在招数上,而是输在了想法上。”

    他摇头,叹息道:

    “看来,我的确没办法给到你足够压力,令你触摸到那层壁障。”

    叶横舟也摇摇头,否决道:

    “前辈,你我乃是志同道合之人,自然不会提起十足战意,决一死战。”

    童渊知道叶横舟所说的既是是事实,也是维护,并未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

    “走吧,以伱如今状态,只要不胆大包天到强闯皇宫,便能全身而退。”

    说着,他又道:

    “你既然要去洛阳,可以去见一见卢子干。”

    叶横舟微微颔首,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太平洞极经”的修行,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童渊带来的那枚玉符。

    他也知道,卢植与张角之间,本就有一份同道之谊,且共同研究过“妖祸之始”。

    所以这次去洛阳,无论是为了什么,他都免不了要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天下第一人。

    收手后,叶横舟又看着众人,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诸位,我此去会尽量为你们争取时间。

    但无论如何,天下估计都会再起大变,估计朝廷彻底‘废史立牧’的那天,已经不远了。

    你们要尽早做好准备,冀州、青州之事,可以抓紧时间筹谋。”

    听到废史立牧四字,荀攸、张晟这两个专注政务者,便不免变了脸色。

    州牧者,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世祖再兴炎汉后,有感于此职之位高权重,便将其彻底废除,改为只有监察权力的刺史。

    若是天子等人当真愿意废除刺史而重启州牧制度,那他们黑山军只怕会立即成为天下共讨的对象,重演昔年黄巾旧事。

    有志保卫汉室者,自然会倾其所能与黑山军为敌,而欲篡汉自立者,也会为了争夺大义名分、政治声望,把黑山军这个继承了太平道精神,确凿无疑的“反贼”当做第一个开刀的对象。

    言毕,叶横舟看着沉思的袍泽们,眸中颇多感慨。

    这些人中,有的是太平道人,有的是东海散人,有的是世族贵胄,有的山野匪类,却能为同一个理想,聚集在此,跟他叶某人一起,舍生忘死地共谋大事,何其不易?

    再回头,望着这满城民众,那些随处可见的太平道标语,听着市井孩童们天真的童谣,叶横舟不免笑了起来。

    无论如何,我这一遭,终究不算是白来。

    最后,他看向童渊,潇洒地一拱手:

    “前辈,万事纷扰,难言定数,所谓五德终始之说,未必属实。我只信天命人成,唯自强不息而已。”

    言毕,叶横舟收起刀剑,转身而去,再不回顾。

    他出了常山城后,便一路南行,过邯郸,出冀州。

    走出冀州之后,便是直属中央的河内郡。

    河内郡下辖十五县,人口数十万,又位于天子脚下,得天独厚,实是天下顶级大郡之一。

    可叶横舟一路走来,却仍是满目疮痍,田地荒僻,曾经闻名天下的河内士人们也不见踪影,坑坑洼洼的官道上,更是只有他一人前行的身影。

    不过奇怪的是,这里虽然看似荒芜,却也未见有多少妖变者、也没见有多少剪径强人,这令叶横舟有些奇怪。

    等到日落之时,他又在官道前方,隐约看见了一处矗立荒野的客舍。当这座客舍入眼时,叶横舟心中的怪异,更是攀升到了一个顶点。

    他总觉得这个画风,是不是哪里有点不对?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