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吉赛尔(1 / 2)

加入书签

这段时间,凡妮莎每天都疯狂练舞。她吃饭时在想舞蹈的动作和韵律,上学的路上一路跳着舞步来到学校,上课时脚放在桌子下面悄悄练习舞步,每天回到家后马上放下书包开始跟随音乐起舞,直到半夜才洗漱睡觉。

她完全沉迷其中,芭蕾舞燃烧起了她全部的激情,她从未这样全身心投入于一个事物,她仿佛感受到生命在燃烧。

她渴望能成为领舞,光束照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这个舞剧是经典的浪漫主义悲剧吉赛尔,讲的是一个乡村姑娘爱上了一个英俊多情的贵族公子,当她知道心上人有婚约后突发心脏病身亡。这个贵族男子到她的墓前祭奠她,吉赛尔化作灵魂与他共舞。

“不甘于坟墓中的寂寞,在她们死去的心灵中,在她们死去的腿脚中还绕捎着生前未满足的对舞蹈的激情,于是她们半夜从坟墓中爬起来,成群结队地走上大界。”

等到下一周选领舞的时,她已经将所有的舞步烂熟于心,每一个动作能都完美地卡在节奏上,她不仅仅是是舞步,她融入了强烈的感情。她就像已经去世的吉赛尔,因为执念而化为灵魂重新出现。

因为她出色的表现,最终,她被选作领舞。

之后她的生活更加忙碌,不仅周六要来舞蹈班,周日老师还会给她单独开小灶。

这是她每个星期最快乐的时光,尤利娅帮助她理解了舞者的使命,更理解了舞蹈的本质。

“你要把你的生命给它,这样,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凡妮莎和她相处极为舒服,她前世也学过艺术专业,做过作品集,那个艺术老师自我评价极高,不容许凡妮莎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她总说“你不够自信。”她认为在她的帮助下,创作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不喜欢就是她自己的问题。当凡妮莎提出质疑时,还对她说“这都是你的问题,你的审美能力不够好。”

但尤利娅不同,她一直都保持自我反思和进步,她从不会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当凡妮莎提出不同的看法时,她总能认真听取她的意见

,不会因为凡妮莎和她想法相悖而内涵她。

尤利娅是完全不同的老师,她包容、开放,也尊重学生。后来凡妮莎曾经感谢过她“引领我走上舞蹈之路的人是尤利娅,她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舞蹈,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舞蹈家。”

吉赛尔在芝加哥话剧院进行表演。这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剧院。

凡妮莎的父母都来到现场,期待她的表演。

马龙同样来观看她的演出。他隐没在人群中,凡妮莎躲在舞台的一侧悄悄向里看,却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他被一片巨大的阴影所笼罩。

马上就到她上台的时候了。上台前,他们互相打气。

灯光暗了下去。幕布合上,凡妮莎深深吸一口气,灯光再亮起来的时候,她已经出现在了舞台上,无数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音乐响起。她随着韵律翩翩起舞,她将自己想象成可怜的吉赛尔,她爱上了那个贵族公子,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炙热而美好,音乐一转,这美好的幻想被打破了,露出了残忍的真相。

她进入到了这个人物之中,她忘记了这是舞台,她只是不停地跳舞,跳舞,一直在跳舞后来她化成了鬼神,为了自己的爱人再次出现,他们在月下舞蹈,跨越了生死和阶级的悲歌。

一曲终了。台下响声如雷。凡妮莎好像瞬间从幻境中回到现实。

她优雅地谢幕,随着舞伴而下。

“你表现得太棒了”尤利娅冲上来抱着她。

跳完舞后,有两位苏联人到后台找她,夸赞了她的表演,说她很有天赋,问她想不想报考莫斯科芭蕾舞剧团的附属中学。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芭蕾舞学校之一。

“不用去俄罗斯考试。我们会录像给苏联的老师参考。”他们这样告诉凡妮莎和她的父母。

凡妮莎同意了,试一下又不麻烦,而且这些老师都是芭蕾舞界赫赫有名的大师,如果能给她提出一点建议,她将受用无穷。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她成功拿到了莫斯科芭蕾舞剧团附属学校的offer。中专制,8年。毕业后可以接着读4年大学,也可以考其他的剧团成为正式的芭蕾舞演员。

“你的表演非常动人”苏联的老师

们一直在夸她。

她一下变得茫然。真的要去苏联吗苏联和美国相距那么远,如果她去了苏联,她的父母怎么办,马龙怎么办

她记得马龙的传记里面写过,马龙在初一的时候会由于父母的离婚离开埃文斯顿,跟着妈妈搬到加利福尼亚。她问“可不可以过两年,我再去苏联我有一件事,可能要过两年才能完成。”她想陪着马龙,一直到他搬家。

但是苏联的老师说“到那时候,你可未必能再去苏联了。美国和苏联的意识形态差距很大,两国的关系很可能越来越差。现在有艺术活动交流的项目,可是再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人能说得准还有没有这个机会。你考虑清楚,错过这一次,可未必有以后。”

凡妮莎真的好想跳舞啊。她想一辈子都跳舞。她从未有过这样幸福而强烈的感受。前世,她是传统的好学生,好好学习,考上某名牌大学,读的是热门的经济专业。但她对经济没有任何兴趣,她也旁听过法律等其他专业,而她同样没有兴趣。

研究生时,她跨专业申请了新闻,她以为自己喜欢非虚构写作,但是当她真的就读这个专业时,她却觉得不过如此。生活好像就是这样,没多么好,也没多么不好。

直到她看了爆裂鼓手,主人公对音乐的热爱,完全超出了她能想到的程度。他似乎要把生命献祭给了他的乐器。她以为这样强烈的感觉离她很遥远。

没想到现在,她也产生了这样浓烈的感情。

她想跳舞。她想每天都跳舞。即使是重复的基本动作的联系也从不让她疲倦,她乐此不疲地从每个动作中找到优点和不足,艰苦的训练让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她在舞池中总是高度集中精力、浑然忘却时间。

她爱跳舞。

即使这是一条小众的路,即使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学艺术。

“我想去苏联,我想要一辈子跳舞,我已经决定了。我从未有过像喜欢跳舞这样喜欢过任何一个事物。如果我现在不去,我永远都会生活在遗憾和悔恨中。”她对爸爸妈妈说。

“背井离乡的生活很辛苦,而且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也很大。苏联和美国隔着大西洋和欧洲,

交通也不便利,这八年里你几乎都不能回家。美国也有芭蕾舞学校。我不同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