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泰嘉宝(1 / 2)

加入书签

凡妮莎又说“马龙,你是一个难得的演员,难得的艺术家。我真诚的希望你能够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你所渴望的一切,其实都取决在他你的手中。如果你能够真的想通,那么你一定能够和一个善良温和的女孩坠入爱河,建立起稳定而美好的爱情,获得你想要的一切。”

马龙沉默一会儿,问“那为什么你不能”

凡妮莎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选择说出来,她直视着马龙“因为你的性格中,没有触动到我的地方。”

马龙没有说话,他的眼神死死的盯着凡妮莎,似乎想要分清她的说法到底是借口还是她真实的感受,凡妮莎微微仰着头,直视着马龙的眼睛,目光非常坦荡。

许久,马龙终于移开了眼神,他低下头,头顶上的灯光忽闪忽灭。他的神情显得黯然而萧索,他一言不发,转身离去。黯淡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长,他渐渐融入黑色的阴影中。

凡妮莎看着他渐渐消失的背影,极轻微地叹了口气。就像一根极其细微的针轻轻戳了一下她的心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早点把话说清楚也是对马龙负责的表现。

灯火通明的街道上,马龙一个人在人群中穿行,他漫无目的走着,凡妮莎的话刺伤了他。他随便走进一家酒吧,要了一瓶威士忌就开始独自喝酒,他的身影显得非常寂寥,他喝醉后在酒吧昏睡了过去,直到酒保把他叫醒。

半夜了。酒吧要闭馆了。马龙这才摇摇晃晃地往酒店走去。他跌倒了路上,索性坐在台阶上,抽了一根烟,不说话,在夜色中发呆。有人试图向他搭讪,但他摇了摇头,没有任何兴趣。

凡妮莎回到酒店,继续和卡赞商讨工作。

卡赞正在修改分镜头脚本,今天看到演员们的表现后,他产生了新的灵感,他添加了许多特写镜头。费雯丽和马龙的演技都极其完美和惊艳,特写镜头能够更清楚地展现他们的情绪。

凡妮莎在好几个剧组呆过,有极其优秀的导演,但也有半吊子不懂的导演。她意识到一个好的导演不仅能够为调教演员使他们呈现出自己希望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镜头语言的使用使观众感受到相应的情绪。好的导演手里不会有差的演员,在他们的下,演员能够奉献出恰到好处的表演。

在围歼街头拍摄的时候,卡赞就对演员该如何表现有非常详细的设定,恨不得具体到他们的每个动作和每个表情,但在拍摄号街车的时候,卡赞却放开手让两个人自由发挥。费雯丽和马龙的表演,有时能够带给他以意想不到的火花。

马龙性格虽然一向桀骜不驯,不听管教,但他本身对角色有着极高的领悟力,而且多年舞台剧的表演经历使他具有丰富的经验,他的表演就连费雯丽都为之惊艳。费雯丽甚至私下里和工作人员说,马龙白兰度未来一定会成为极为优秀的男演员。

卡赞脾气暴躁,对工作极为严苛,但他却是一个愿意提携后辈和新人的导演,他有时间的时候也会给凡妮莎讲解分镜头的设计和镜头的构图,比如电影中有一幕镜头摄像机从中景逐渐前推,费雯丽的脸逐渐放大最后变成特写镜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观众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和她产生深刻的共情。

凡妮莎进步的很快,她对此非常着迷。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光影和镜头语言的使用对于电影的呈现极为关键,她目睹剧本如何从字符的搭配变成视觉上的呈现。场景和背景的设计,场面调度也就是人物的走动是如何表达人物的关系,以及每个分镜起幅和落幅的变化,镜头的打光,都是一门学问。凡妮莎被深深的吸引在其中。

很快电影就正式开拍了。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全都集中在一起。尽管凡妮莎已经跟过一次围歼街头的剧组,但这次的拍摄却让她更加紧张和期待。她心里也笃定号街车的摄制一定比围歼街头还要优秀,毕竟导演、演员、摄影、编剧以及剪辑和录音都是顶配般的存在,搭配在一起能产生珠联璧合的效果。

凡妮莎注意到奥利弗劳伦斯也出现在现场。费雯丽天资卓越,但情绪敏感脆弱,只有极为亲密的人在现场陪伴她,她才能够放松的表演,把自己沉浸在人物其中。而作为当时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男演员,能够拿出两个月的时间陪着妻子待在剧组,这是很难得的。

而且,两人的婚姻这时候已经产生了裂痕,这样的做法,或许是为了补救这段婚姻,也或许是为了陪伴费雯丽,但无论如何,他的确是推下了许多工作来到纽约。

凡妮莎觉得有些动容,看着两人站在一起的身影,尤其费雯丽望向劳伦斯的眼神,那么炙热而深情,仿佛用生命来爱这个男人。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世事易变,这段传奇佳话最终也逃不过粉碎的命运。1960年奥利弗劳伦斯爱上琼布莱特,向费雯丽提出离婚。而六年之后,一代佳人香消玉殒。而她后来说过“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有两件事我一定会做一是成为伟大的演员,而是我会嫁给奥利弗劳伦斯。如果必要的话,我会向他求婚。”

这时费雯丽正坐在化妆间内,化妆师安妮正在为她进行装扮,她灵巧的双手在费雯丽脸上巧妙的摆动,最后她在镜子中慢慢变成年华逝去的老女人。妆容把她扮得更加脆弱而消瘦。奥利弗坐在旁边读这个剧本,他在读斯坦利的角色。奥利弗对于这种粗野狂放的角色没有什么兴趣,之所以会读他的台词是因为费雯丽的要求,费雯丽好奇劳伦斯扮演斯坦利的腔调,而果不其然,劳伦斯念白下的斯坦利,一洗粗野狂放之风,看上去像不幸堕入深渊的中产阶级的男人。典型的奥利弗劳伦斯的气质。

电影中饰演布兰奇妹妹斯黛拉的是金亨特,饰演布兰奇最后爱上的男人米奇的是新人男演员卡尔莫尔登。两人同样都是话剧舞台出身。金亨特后来淡出好莱坞,而卡尔莫尔登凭借这部电影打开了好莱坞之路,未来还成为了美国电影学院和科学学院的主席。

但这时,两个人还是不折不扣的新人。剧组中唯一的大牌明星是费雯丽,经常会有粉丝来剧组探班,想要费雯丽的签名和合照。

卡赞坐在监视器前,凡妮莎要替他向演员和其他人员传达他的想法。她需要准确的将卡赞的意图传达给别人。马龙也许是被她之前的话刺伤了自尊心,平时在剧组中碰到,马龙会从她身边面无表情的经过,而两人不小心对上视线的时候,马龙会变得僵硬,然后马上转过头去。他的眼里显得落寞而悲伤,凡妮莎觉得有些愧疚,但转念一想,如果自己的话能让这位花花公子发生转变,能够有些许的成熟,她那天掏心窝子的一段话,也就有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好在卡赞似乎也发现了他们之间氛围的不对劲,之后没有再让凡妮莎负责接洽马龙这边的事物,而是另外排遣了其他的助理负责。

电影在纽约拍摄,有时会有马龙在百老汇积攒的粉丝过来探班,青春貌美热情洋溢的女孩子们,叫着马龙的名字,拿着他的海报,他似乎也很享受这样的热情,但一转眼,他又兴味索然,草草地签了几个名字,便把她们送走了。围观的人都有些惊讶,毕竟电影的剧组沿用了话剧版的设定,而马龙在百老汇演话剧的时候生活狂放不羁。如今这样,看上去像是转了性。但他们转念一想,毕竟是马龙白兰度,过一段时间又会恢复放荡不羁的生活。

这部电影中,凡妮莎最喜欢的场景是布兰奇和斯坦利的第一次见面,有只猫叫的声音吓了布兰奇一跳,她靠近了斯坦利,而后马上就后退一步,但斯坦利却继续学了声猫叫吓她。在两人之间,竟然存在一丝微妙的性张力。布兰奇厌恶斯坦利,却潜意识之中在卖弄自己的风情,而斯坦利对布兰奇也是如此,厌恶他的浮夸和奢靡,以及矫揉造作,但性的本能却让他产生了一种征服欲,直指最后的悲剧结局。

镜头跟在布兰奇身后,布兰奇在墙柱后面看着斯坦利,斯坦利推开大门走了进来,然后消失在墙壁后面,之后费雯丽走进,给了马龙一个正面的镜头,他吃着口香糖,脱下了外衣,在屋子里乱走,拿起一瓶酒,身上的内衣被汗液浸湿,然后他走到帘子后面脱下来衬衣,之后换了一个崭新的衬衣,两人靠近对方,斯坦利略带调笑的眼神费雯丽有些躲闪的目光。之后马龙模仿了猫的叫声。

在这个场景中,马龙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魅力,他带起了一股内衣反穿的风潮,普通而廉价的白衬衣,在他身上却称得他荷尔蒙爆棚。

这一幕场景共拍摄了十一组分镜头,后来剪辑成电影的效果。凡妮莎注视着费雯丽,她非常欣赏费雯丽的演出。她的表演风格其实带有舞台剧的夸张,但又和这个人物形象完美的贴合在一起。

凡妮莎不禁在想,好莱坞还有其他的女明星能够出演这样的角色吗似乎是没有的,很少有巨星愿意牺牲自己的形象出演这样年老衰的女人,贝蒂戴维斯或许是极少愿意的人,但她的五官并不符合布兰奇曾经貌美华丽的设定。

而马龙已经展露出了他的魅力。他脱下衬衣,露出健壮的身材,侵略性的荷尔蒙和粗野的性张力直接穿透了屏幕,奥利弗劳伦斯在旁边观看这一幕的时候,敏锐的观察力让他此刻就意识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演员或许会在好莱坞掀起一股巨浪。

他和马龙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剧本聊天。在拍摄后期,奥利弗对这位新人演员的兴趣,似乎能和自己的妻子持平。

费雯丽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精神状态越来越糟糕。她是体验派的演员,她演戏方式和白兰度不同,她靠的是自我牺牲和自我献祭,靠的是完全走入人物的内心,她要把自己变成这样一个人。布兰奇是破碎的、颓败的、绝望的和悲凉的,她沉溺于昔日的美好而不肯回头看向真正的现实,她生活在虚影和妄想之中。想要诠释出这样一个角色,对她的心理会产生深深的伤害。

更何况这时费雯丽已经得了歇斯底里症,她有时会在片场突然大喊大叫,乱摔东西,等她安静下来后就忘记发生过的事情。

甚至还有一次,她直接精神病发作,被拉到医院里去治疗,等她恢复之后才回来继续拍。她被救护车拉走的时候,凡妮莎觉得非常担心,很想去照顾她,但是费雯丽有自己的助理和丈夫在现场,而且凡妮莎还有许多工作任务要完成。这几天剧组也没有停工,卡赞临时调整拍摄的顺序,把没有布兰奇的分镜头提前到这两天拍摄。

而很快费雯丽就坐着车回来了,尽管医生说她需要更多的休息,但是剧组的时间耗不起,她马不停蹄地继续投入拍摄中。她完全是在透支自己的精神和生命力。

不疯魔,不成活。这就是费雯丽。

劳伦斯曾劝过费雯丽多次,不要演这么一个角色。但是费雯丽却坚持要诠释出布兰奇。凡妮莎从心里对费雯丽生出一种极高的崇敬。有一个极其热爱的事业,愿意为自己的事业献出生命,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是令人极其敬佩的。

费雯丽,她把整个灵魂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

甚至所有人都觉得,费雯丽就是布兰奇,或者说,她把自己变成了布兰奇。只要她往镜头前一站,她的绝望和脆弱,腐朽和破败的气质便完全绽放了出来。

在拍摄号街车的过程中,凡妮莎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结识了葛丽泰嘉宝。葛丽泰嘉宝是好莱坞最传奇的女演员,1941年选择息影,她是默片时代的女王。她后来被好莱坞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五名。当然以她的性格,她并不会在意所谓的声名。

她隐居后一向对极为保密,朋友也非常少,平日从不参加宴会。几乎没有陌生人能见到她,她就像一个谜。

凡妮莎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她。

伊利亚卡赞带她去拜访理查德海顿的时候,在他的家中遇到了这位传奇的女演员。

理查德海顿同样是一名著名的导演,但他在后世并没有留下什么名气,比起刘别谦卓比林比利怀德这样的导演,理查德海顿几乎不被人知晓。他拍的片子也没什么名气,但在这个时代他也是名利场上的风云人物。而且他性格古怪,不喜名气,平时喜欢呆在纽约的家里生活,同样厌恶好莱坞的浮华。

或许是性格相投,同样重视保护自己的私生活,他和葛丽泰嘉宝却是很好的朋友。葛丽泰嘉宝一生极其神秘,她不喜热闹的生活,更爱离群索居,在巅峰时期宣布息影,从此一生隐居度日。

她厌恶别人的关注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呢,关于这个大美人,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八卦,德国的传奇女演员玛琳黛德丽很喜欢她,想要和她结交,但嘉宝却拒绝和她相见,一向呼风唤雨颠倒众生的玛琳第一次遭到如此直接的拒绝。令她许久都愤愤不平。但晚年她在接受采访时,依然称赞嘉宝的美丽。只是当记者问到,她是否和嘉宝见过面时,她黯然神伤的摇摇头,说“从未见过。”2

在理查德海顿的家中,卡赞难得的放松下来,喝着海顿夫人泡的茶,翘着二郎腿,讲自己最近经历的有趣的事,海顿也讲起他最近钓鱼的生活。这时有个女人推门出现在客厅。她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普通的衬衣和裤子,鞋子又黑又丑。

但当她摘下帽子,露出那张宛如雕塑般的面孔,凡妮莎的呼吸都停止了。任何声音都是对这位没人的亵渎。她太美丽了,她的美丽足以点亮整个房间。凡妮莎不是没有见到过美人,玛丽莲梦露和费雯丽都是世间顶级的佳人,她自己的脸也非常出色,算得上是个美人,但比起嘉宝的脸,却仍然相形见绌。

这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有嘉宝的脸和身姿如此清晰,她走过来,宛如圣洁的云飘向这里,她的身体笔直,她坐在一旁的凳子上。她说话了,她薄薄的嘴唇一张一合,她的声音也那么清冷。不只是凡妮莎,还有卡赞,作为一个阅遍美人的大导演,他此刻竟然都像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手心微微出汗,结结巴巴说不出话。

凡妮莎,一个直得不能再直的直女,看到嘉宝,都觉得心跳加快,飘飘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纽约。理查德海顿的家。蓝色的背景墙。茶几和壁橱。格子雕花的窗户。窗外的大海和波浪。全都沦为了背景板。只有嘉宝的脸如此清晰,其他一切都变成模糊的存在,仿佛在时光中褪色。

理查德海顿先反应过来,他站起身,说“这是嘉宝,我的朋友,这是伊利亚卡赞和凡妮莎克鲁斯。卡赞是一名导演,凡妮莎小姐是他的助理。”

嘉宝露出微微害羞的神情,点头致意。

凡妮莎急忙站起身来,她开始自我介绍“你好,我是凡妮莎。你可以叫我妮茜。我以前是芭蕾舞者,在苏联芭蕾舞剧院学习过很长时间,我跳舞挺好看的。”

凡妮莎说完这句话后就觉得脸像火烧了一样,她平日性格非常低调,与人相处从不提自己的过去。但这一刻在嘉宝面前,她却生出了一种自我介绍的想法,恨不得把自己美化几十倍,只要能够让嘉宝对她产生一点点好印象。这是她第一次这样做,她真的很想和嘉宝成为朋友。

她期盼着嘉宝能对她产生一点点的好感。

嘉宝转头看她,她的目光清冷,眉骨绝佳,脸上单薄没有挂着任何的肉,每个五官都恰在好处,拼凑在一起宛如最美的画作。不对,是连最美的画作都无法极尽的美丽。她的美丽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容。凡妮莎太想和她成为朋友。但她也清楚,嘉宝的朋友极其少,她厌恶外人的叨扰。

她压下这样激动的心情,不希望自己的热情吓到嘉宝。

嘉宝听到她参加过二战后,倒是微微有些好奇,说“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可不好,你是怎么去到苏联的”

凡妮莎点点头说“是的。确实两国关系并不好。所以说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正好赶上了很巧的时候。我去苏联时,苏联和美国之间签订了一些关于艺术交流活动的协议。当时苏联还派电影人来好莱坞学习电影技术呢。当然,也是因为两国的关系,我最开始在苏联生活,也并不总是那么愉快。毕竟两国的国情和社会形态都不同,别人会对我有些误解,但是后来和大家相处的越来越好。我很珍惜也很怀念那段时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