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1 / 2)

加入书签

她回过神,看着这个剧本,说道“我觉得最好还是用黑白摄影吧,黑白的质感更符合这个剧本的感觉。而且,画面一定要有颗粒感和粗糙感。镜头构图可以多一些不对称的图,加重观众的不安。我觉得构图上可以多参考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倾斜和颠倒的影像,加大反差。罗伯特委内的卡里加里博士可以看一下,我觉得可以学习一下他的风格和构图。”

凡妮莎又低头仔细翻着剧本,看结局默尔多被判绞刑的剧情。她感叹道“不管看多少遍我还是觉得加缪真的太有才华了。”她接着说“我觉得第一幕淡入男主人公给母亲守灵的镜头,可以从外面男主人公驱车往殡仪馆开始拍。用无人机拍俯视的镜头,构图上找一个从远处看大体的轮廓就像是长方形的墓碑一样的地方,后面在处理这一幕镜头的时候,直接把底片拉灰,通过调色,把这个小镇直接处理成黑色或灰色,让男主像是从一个墓碑中出场。镜头盯着他的影子,再缓缓拉近,营造他像一个幽灵的形象。”

阿瑟仔细思考了一下,说“不错。这个镜头很有质感。”

摄影师也说“可以。你说的这样的设计是可以实现的。”他接着在纸上记了下来,说“你再说说你对其他剧情的安排和设计吧。”

凡妮莎继续说道“最重要的就是全篇一定要营造出那种疏离不安而绝望的气氛。从第一秒拉到最后一秒,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

开了将近十个小时的会议,他们在会议室里从早上直接坐到晚上。讨论完视听语言后,凡妮莎开始设计选角的方案。她让助理开始打电话邀请演员来试镜。

凡妮莎认为,女主是比较有肉欲感的形象,与默尔多所代表的冷漠疏离的“局外人”不同的是,女主角所代表的就是世俗的规则。因此女主角一定要是那种比较有烟火气的形象。而且也一定要是个美人,才能让默尔多一见倾心。凡妮莎心里很倾向于梦露,但是梦露的形象过于纯真,不够现实,她就像一个美丽的梦境,不符合这个角色的气质。

伊丽莎白泰勒相对比较符合女主人公的气场,她的美丽极其热情奔放,而且有一种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她就像是世俗美的最佳代表。但问题在于,泰勒一向有耍大牌的传闻。她和马龙白兰度一样,都是让电影人比较头疼的合作对象。

凡妮莎担心自己没有把握能够和她好好合作。如果被拖垮了这部电影,就显得很可惜了。

她接着想,最近刚刚冒出头的新人女演员格蕾丝凯利也不错。虽然她的美相比起来泰勒,更显端庄贵气,不够肉欲,但是通过化妆和表演,也许能调整几分。

丽塔海华丝的形象相当符合,是她心中的第一人选。她是好莱坞曾经红极一时的性感符号,她和梦露是一种风格的美人,但是,她的美更落在地上,她更甜蜜,而不是纯真。她不像梦露,将天真和性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丽塔甜美而健康,迷人又放荡。

但是可惜的是,丽塔海华丝已经嫁给了阿里汗王子,去了欧洲生活。离开了好莱坞。她不再演戏了,其他的女演员形象更有差距。劳伦白考尔的美太过危险而凛冽,琼芳登又太过柔弱,凯瑟琳赫本过于霸气,都不符合玛丽这个人物的形象。

凡妮莎犹豫一会儿,最终给伊丽莎白泰勒和格蕾丝凯利的经纪人都亲自打了电话,邀请她们来试镜。然后她又选中了一些相对没有那么漂亮和出名的女演员来试一下。

至于男配角,这个角色其实相对不怎么重要。他只是默尔多的一个朋友,出场不多,是一个不受尊敬的、在社会上甚至比较被唾弃的这样一个代号。也正是如此,默尔多和他的友情,也成了人们更坚信默尔多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犯的证明之一。在法官等人的心里,人以类聚,他的朋友既然这么无情冷漠,也代表了他就是这样的人。

凡妮莎心中的第一人选是一个新人男演员,她之前在纽约看到这个男演员在百老汇的演出,虽然如今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凡妮莎笃定他将来必然会成为巨星。

他身上那种叛逆又少年的气质真的非常独特。詹姆斯迪恩。

而且,他身上有马龙白兰度的影子。但两个人又有很大的区别。詹姆斯迪恩的气场偏弱,能够被别人压住。而马龙的气场太强了,就算他只演一个一秒就闪过的人,也能够直接镇住主角的气场。

而且马龙现在已经是巨星了,他不会接一个小小的配角。他的片酬也很高。为了省点预算,凡妮莎决定还是找新人演出。

詹姆斯迪恩没有经纪人。她只好从剧院那里辗转要到了詹姆斯迪恩的联系方式。然后邀请他来试镜。

在此之前,迪恩只在电影中出演过龙套。

虽然这个角色是男二,但是他的戏份,其实也并不多。不过迪恩还是很愿意来试镜,他是怀着巨星梦想在好莱坞跑龙套的典型。万一跑着跑着龙套,就遇到一个大制作人,把自己挖去当主角了呢詹姆斯迪恩如此想着,所以他对配角也很有热情。

虽然亨弗莱鲍嘉和他的年龄差略有些大,但是依托于成熟的化妆技术,这个差距是可以被弥补的。

凡妮莎坚持一点,比起来演技更重要的,是形象的符合。

詹姆斯迪恩身上那种叛逆的痞气,和书中的角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才是最重要的。演技可以通过引导,但气质没有的话,再怎么依靠演技,也总会显得不够和谐。

凡妮莎对阿瑟说“演技虽然重要,但并没有夸张到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永远是呈现出一个好的角色不管是依靠外表的相似,还是依靠神情和语态,这些都只是手段。现在有些演员,一个劲的挑战自己形象不合适的角色,只为了证明自己有演技。这样的行为在如今好莱坞比比皆是,过于拧巴,忘记了表演的本质。表演,首先要像,其次才能演。”

“就比如在一些犯罪片里,演一个精神病,把自己搞到龇牙咧嘴有什么意义,很多精神病的角色,都像正常人一样,只是在很偶然的短暂的时间,才会做出和常人不同的动作。但是有些演精神病的演员,那一上来就铆足了劲,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问题。结果都这么明显了,其他的角色还是假装没发现,到最后才恍然大悟。悟什么悟,都那么明显了把观众当傻子吗”

“我知道,你担心詹姆斯的表演经验和年龄,但我觉得这都是小问题,都可以调整。重要的是,他一出场,观众就会相信,这确实就是雷蒙。所以,我们给他一个机会吧。”

阿瑟被凡妮莎说服,点点头,说“可以,但我同样也要邀请另一些演员来,到时候都试镜完,再看看哪个演员更符合。”

格蕾丝凯利真美啊

当格蕾丝凯利出现在凡妮莎眼前时,凡妮莎感觉自己被她的美貌直接震惊到灵魂出窍。她是天生的大美人。那种无法直视的也无法掩饰的高贵感,令人深深的折服。

她的美丽的确令人倾心。但是,她的气质离角色的设定相距甚远。她太高贵,丝毫没有感。不够活泼靓丽。

凡妮莎“格蕾丝凯利,请介绍一下你的演出经历。”

摄影机中。格蕾丝微笑着说“我在美国戏剧艺术学院上学。1949年毕业,在巴克石顿剧场表演火炬手。在话剧千金小姐中也有出演。1950年,我出演了第一部电影十四小时。今年,刚刚拍摄完我作为女主角的正午。”

凡妮莎点点头,说“很好,你开始表演吧。”

他们提前给了一段试镜的场景。男主角亨弗莱鲍嘉亲自来搭戏。

5外景沙滩白天

默尔多在海里游泳。上岸后。

旁边的椅子上躺着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金黄色的长卷发,丰腴的身材。她正在试图往背上涂防晒乳液。

默尔多认出来这是公司的打字员。

默尔多

玛丽你好啊。

玛丽

嘿,默尔多。

默尔多走过去,在她旁边坐下。她把手中的乳液递给他。

玛丽

默多尔,劳驾帮我一个忙。

她转过头去。背对着默尔多。

默尔多的喉结微微颤抖。他拧开乳液,帮助玛丽涂在背上。她的背部丰腴,又白皙。

他的动作比较生疏。玛丽怕痒,一直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默尔多

马上就好了。

默尔多把手中的乳液还给玛丽,忽然在她裸露的肚子上捏了一下。

玛丽冲他飞了个媚眼。

默尔多

点了一根烟,吐出一个长长的烟圈

晚上有时间吗我想邀请你看电影。

这一段是两个人第一次对手戏。

试镜的时候不用完全真实的展现他们的动作。最重要的是看两个人的互动。有没有火花四溅的感觉。

格蕾丝凯利的表现

亨弗莱鲍嘉走过去。他有一种极硬极冷漠的气质,他点了一根烟,格蕾丝凯利把手中的防晒乳递给他。无比温柔的说道“劳驾帮我一个忙。”她虽然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但整个人的气质确实太过端正。当亨弗莱的手贴在她的大衣上模拟涂乳液的动作,格蕾丝凯利也在笑,但她的笑容却高贵无比。不像是一个耽于的女人,而好像是误入了现场的某个名门大小姐。

凡妮莎低头和阿瑟说了一句,阿瑟也说“不合适。她的气质骨子里就太端正了。”

而伊丽莎白泰勒的表现

亨弗莱鲍嘉走过去。伊丽莎白的紫色眼睛中不自觉流露出一种勾魂摄魄的气质,她随意的把手中的防晒乳递给他。她抿嘴笑着,眼里却流露出不自觉的征服和挑战欲。

而当和亨弗莱的手滑过她的背时,她忍不住笑了起来。而笑的过程中,她流露出一种无法形容的幼态的气质。这又不同于她刚才的霸气,她回过头扫了一眼亨弗莱,亨弗莱被她的眼神勾得心里一痒,不由得有些发呆。她的一举一动,胜过万种风情。

伊丽莎白泰勒和亨弗莱虽然差了二十多岁,但两个人的对手戏却自然,又火花四溅。凡妮莎终于说道“就是她了。”

而在男二号的试镜中。詹姆斯迪恩的表现同样力压过其他的演员。他画上皱纹,显得更加成熟。就是他们心中的雷蒙。他那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气质,他那种无与伦比的叛逆感,完全和这个角色融在了一起。他的一举一动,已经有了巨星风范。阿瑟也不得不称赞道“好啊好啊。他确实不错。”

开机时间定在六月。

这之前,他们忙于设计场景和分镜头。

加缪来美国探班过。他们一起在洛杉矶度过了一段时光。然后凡妮莎再把加缪送上飞机。

他们在机场分别的时候,又甜甜腻腻的拥吻在一起。

她捂住加缪的眼睛,轻轻亲了上去。

凡妮莎的吻很笨拙,她学着加缪的动作,轻轻舔舐着他的唇,然后慢慢撬开他的嘴,伸进去自己小小的甜甜的舌头。加缪的手随之慢慢抚上她的腰,他的指肚上有微微的茧。粗糙的触感让凡妮莎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凡妮莎腰又细又软,温温热热。这样的认知令加缪心里无比的痒,也让她觉得羞涩不已。

她忍不住回想起这一幕,心里软软的,只觉得荡漾着无限美好和情思。她好喜欢加缪啊她忍不住捂住发红的脸。

5月时,凡妮莎来戛纳参加电影节。毕加索的秘密入围了这一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

对于这样的成就,凡妮莎其实很清醒。

这部纪录片,换做任何人拍,都会取得同样的成就。

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毕加索,这个奖是授予给毕加索的。而其他所有的人,都只是毕加索的陪衬。

不是她,也会有其他人。所以面对外界的称赞,她保持了理智的态度回应。

但令她觉得最开心的是,她又可以去法国,又可以见到加缪了。

哎。异国恋真是令人觉得心酸又甜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