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035(2 / 2)

加入书签

向桂莲盯着自行车,恨不能抢过来。这要是给她们家爱军多好心里头在想要,却没上手抢。身边这么多人在呢,她吃过几回亏,也长了记性。别说刘大花在,就是没刘大花,其他人也不会让她如愿。

向桂莲越看越觉得气不平,她不觉得沈煦能耐,只觉得他运道好。这么好的运道怎么就没落在她自己儿子身上呢

沈煦笑眯眯看着她,只回了一句“大伯家怎么能是外人”

这话说得不错。向桂莲张着嘴,硬是说不出是来,她大嫂周大海婆娘可还看着呢只能说“你臭显摆什么自家兄弟结婚,也不知道你这是来道喜的,还是来砸场子的”

“自然是来道喜的”沈煦从自行车后座拿出贺礼,一大块肉,起码三斤。

村里结婚摆宴,乡里乡亲一般是家里有东西的拿点东西,或是抓一袋野蘑菇、或是红枣、或是鸡蛋,没东西的也就随个三毛五毛。兄弟姐妹间拿的多点,也不过一块。两块都是顶天了。沈煦手里的三斤肉挺肥,起码三块钱。

这么大方,不是贺喜是什么谁家砸场子还白送三块钱肉

在场没人说得出这话来,皆在私底下议论三子厚道。想想这几个月发生的事,就周家待三子的态度,三子还能拿这么重的礼上门贺喜,实属难得。对比之下,显得向桂莲这边一家子更无情了。

沈煦敛眉低笑。谁让他空间别的不多,就粮食多肉多呢反正是现成的,白买一堆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向桂莲面上神色微变,接过沈煦手里的肉直接进了屋,都不带招呼的。

还是刘大花拉着沈煦找了张桌子坐下等开席,“你也别去前头那桌了,瞧你娘这脸色,那边能有你的位置”

他是亲人,坐席该是在另一处,和乡亲不同。

沈煦无所谓,顺着她的话应了。

刘大花又说“三子,那自行车好是好。可你也得省着点。婶知道你运输队的工资高福利好。可你才去多久,这些日子工资全加一块也买不来吧

分家的时候那四百块还有剩吗田松玉也不说说你。你有这钱,不如存着再盖座好点的房子。就你现在住的那土砖房能比得上青砖大瓦房”

她虽经常拿沈煦挤兑向桂莲,这话却也有几分真心。

“婶我晓得嘞等明年,明年我一定盖房子”

现在盖也不是盖不起。这些日子出车,沈煦基本已经熟悉了周边几个县城的情况,连带着将空间里的粮油销了一批,又有几百块到手。盖房子足够了。但他分家至今半年都没有,这又是给孩子买奶粉麦乳精,又是自己买自行车的。步子不能迈太大,容易惹人怀疑。

正说着,里头已经开始了。周大海和刘金水各说了一回话,然后新人敬茶,接着就是开席。

席面六个菜,也就一个见着有荤腥,但即便是这样,在乡下也已经很不错了。

吃过饭,众人渐渐散去。向桂莲开始收拾残局。

周双莺趁人不注意,在灶房夹了些残羹冷炙,悄摸摸往牛棚去。

钱则仁没接,反而递给她一小袋红薯。

“你这碗里菜不少,还有好些肉呢家里人不知道吧快拿回去即便今天你家办喜事,东西多。但这些东西你奶心里大概也是有数的。赶紧送回去,别叫人发现了。以后别这样了。这袋红薯你拿着。”

周双莺睁大了眼睛,钱则仁不是已经接受她的好意了吗她亲眼看到他吃下红薯的。

虽然自那以后,她就没能找到机会再送东西过来,紧接着又受了伤,除了上学,就一直在家养着。好容易等脸上的疤淡了,能出来吹吹风,向桂莲也不知是不是察觉到什么,把食物看得更紧了,红薯土豆也搬去了自己屋。她更加没了机会。

以至于到现在也就给了钱则仁那一个红薯,不过前些天,她偶尔过来问候几句,钱则仁看她的眼神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冷漠。她本以为他对自己已经改观,今天终于找到机会,再度来献殷勤,谁知

周双莺看着眼前的红薯袋子,神色微妙。

这里头起码有五六个红薯。她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只听钱则仁又道“这些当是还你的。”

数倍奉还,这是要就此了断这份恩义,两不相欠

“这季稻子收了,我们刚分到粮,不缺吃的。省着些总能吃到来年。往年也都是这么过的。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东西我不需要。当日的红薯多谢你。我记在心里。这些你拿回去,往后若是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可以应你一件事。不过以我现在的处境,怕是也帮不了你什么。”

钱则仁明白,周双莺给的红薯对他和温学义来说,是雪中送炭。如果不是那个红薯,那天晚上,他们怕是又只能喝水熬过去,指不定还会再饿晕。如今即便还回去数倍,也是不能比的。所以他愿意给一份承诺。

但周双莺显然并不满意这一个承诺。

应一件事上辈子钱则仁可是对刘萌事事帮扶,还认了她做干孙女两者能一样

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然而钱则仁态度坚决。周双莺咬牙,低着头,尽量不让钱则仁看出她脸上的不忿,好半晌,将这层不甘心不服气压下去,才重新抬起头来,又露出天真的笑容“钱爷爷,老师说过我们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我不是要你回报才帮你的”

知道不可能让钱则仁再收下这些东西,尤其对方明说有粮不需要了。她再执意给反而会适得其反。周双莺接过红薯,“我听钱爷爷的话。钱爷爷,再见”

等走出一段路,周双莺才把脾气发出来,脚尖用力,将身边的石子踹出老远。

老不死的,居然这么难搞

她咬了咬牙,眸中划过一丝阴狠三叔那边现在是越过越好,压根没有她的用武之地。何况还没弄清楚三叔会不会和她一样也是重生的。她暂时不敢凑上去。目前能使力的也只有牛棚了。不行她得再想个别的办法

牛棚。

“那小娃娃这回居然没硬要你收”

钱则仁摆手,“人家才几岁,你也别把人想得那么坏。她还小呢。”

温学义翻了个白眼,“我倒是没想着她有多坏,就是觉得她反正总感觉让人不舒服。”

钱则仁没说这种感觉他也有,只看着角落里另一袋更大的红薯发愁,“这个怎么还”

其实前阵子给他们送东西的除了周双莺,还有一人。就在周双莺给过他们红薯的次日清早,他们起床打开门,发现门口有一小袋玉米面,里头放着一张纸,写着黑夜再长,黎明总会到来。

当时正是黎明之际,天光破晓,第一缕曙光照遍大地。就这么一句话,竟是让他们泪流满面。他们出门找寻,却没寻到半个人影。

正不知该怎么办时,看到纸张的背面还有一句话

这是替全国千千万万学生给的。他们一样等待着黎明,等待着恢复高考,等待着重新回到校园。他们需要老师,需要教育。所以请保重自己,好好活下去如果收下这些让你们觉得心中有愧,那么请在往后的日子里善待每一个学生。

此后,他们隔三差五总能在门口发现点东西。或是红薯,或是土豆,或是玉米,偶尔还会有肉。每次量都不多,显然是考虑到了他们的身份和牛棚的环境。

东西少,体积小,放在门口角落里,不走近无法发现。便是发现,这么点东西也是他们可能拥有的,没什么稀奇,不至于遭人眼。就是碰上心肠不好贪财的,偷走就偷走吧,损失也不多。

有了这些东西,他们牛棚里几个老不死都活着熬了过来。尤其是他和温学义。

但这位恩人却从没有现身。导致他们特意留下想还给恩人的这一袋东西竟无法送出手。

钱则仁想过,能写出这张纸条的,显然读过书。

上水村依山傍水,虽然不算富裕,却比其他村子手头宽松些。尤其大队长和村支书都是受过教育的,明白教育的可贵,也致力于将这种思想传播给村中每一个人。

因此,上水村读过书的人并不算少,即便没能读到中学,小学只要家里供得起,总会毕业。再加之还有知青。所以,想要靠这张纸找到背后之人并不容易。

唯一的线索便是字迹,可他们并不认识村里人的字迹,也不能跑去把读过书的人家家里都翻一遍。

但即便如此,这张纸,钱则仁依旧好好收着。

一则想着万一以后有机会能寻到这位恩人呢二则也是让自己记住,若真有那么一天,他能回城,回到大学,一定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以报今日之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