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话不到位,人脸就会冷下来(1 / 1)

加入书签

人情话不到位,人脸就会冷下来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说话过于随便,不分场合地口若悬河说个不停,可对有些该说的话却惜语如金。就拿朋友交往来说吧,在一起时间长了,彼此之间常会互相帮忙,完事之后,一句人情话适时递上:“张哥,昨天那事你受累啦,咱哥俩儿这关系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李,孩子这么大了,你还给他买玩具干吗?他喜欢得不得了,可以后你这当叔叔的也别太惯着他。哪天来我家尝尝你嫂子包的芹菜馅饺子。”这时候帮你忙的人感觉到自己的好意被你领受了,心里自然也受用。

其实,朋友也好、亲戚也好,帮个忙、送点礼是常有的事,人们做这些事的时候跟求人办事不同,并不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些什么好处,甚至于因为关系铁会很乐意帮忙,他所要求的也并不是等额的回报。这时候,如果你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没有一句表示的话,人家怎么知道自己的好意是不是已被你接受?要知道,再要好的关系,既然受了别人的施予,就要做出及时、明确地表示,当然,一句恰到好处的人情话也就足够了。

陈溪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当公务员,妻子是北京人,结婚的时候他们曾到妻子的叔叔家做客,叔叔婶婶对这个一表人才的侄女婿很是欣赏。叔叔是一家国企的老总,两人坐到一起很谈得来,一来二去,夫妻俩去岳父岳母家去得少,反倒去叔叔家去得勤。

可是最近陈溪发现叔叔婶婶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对他们越来越冷淡,有时候他们说要去看二老甚至遭到拒绝,二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岳母替他们解开了这个谜结,叔叔家经济条件较好,有别人送的好烟好酒以及单位里发的一些东西常让他们带回家。前段时间陈溪曾提到想调到一个更有前途的部门,也是叔叔通过关系帮他办成了。但是,就妻子这一边来说,可能觉得是自己的叔叔这么亲的关系,就陈溪这边来说,可能觉得这些对他们不过是举手之劳,因此,事前事后始终没说什么人情话。婶婶有意无意地跟岳母提起,叔叔为此很是生气,说他们是白眼狼,不值得别人帮忙。二人一听连忙上府谢罪,才算挽回一点。

在这里,陈溪夫妻就是犯了不重视人情话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心里的感激人家一定知道。所谓话不说不明,即使人家知道,天长日久,帮完了忙总也听不到你一句人情话,心里也会疙疙瘩瘩的。

鉴于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刻意培养自己多说人情话的好习惯。

(1)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见面语、感情语、致歉语、告别语、招呼语。早晨见面互问:“早上好”,平时见面互问:“您好”。初次见面认识,主方可用“您好”“很高兴和你认识”,被介绍的一方可用“请多帮助”“请多指教”。分别时说“再见”“请再来”“欢迎您下次再来”。特定情况的告别语可用“祝您晚安”“祝您健康”“祝您一路顺风”。“实在过意不去。”有求于人说声“请”“麻烦您”“劳驾”“请问”“请帮助”。对方向您道谢或道歉时要说“别客气”“不用谢”“没什么”“请不要放在心上。”

(2)养成对人用敬语、对己用谦语的习惯。一般称呼对方用“您”“同志”,对长者用“大爷”“大妈”“先生”,不要用“喂”“老太婆”“老头”等。对少年儿童用“小朋友”“小同志”“小同学”,不要用“小家伙”“小东西”等。称呼别人的量词用“位——各位、诸位”,不要用“个”。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可以用“个”。第三,多用商量语气和祈求语气,少用命令语气的语词句或无主句。如“您请坐”“希望您一定来”“请打开窗户好吗”。“请××同学回答”“请让开一些”。这样语词和气、文雅、谦逊,让人乐于接受。

(3)说话要考虑语言环境。即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谈话人的不同身份,谈什么事情,需要用什么语词、语调和语气。因为同一个语词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在不同的场合、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对不起”这一个语词,因说话人的语调、语气不一样,可以是威胁、讽刺,也可以是表示歉意。又例如商业工作者出于工作和礼貌需要,见矮胖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丰满”,见瘦长体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苗条”。其实“丰满”和“苗条”是“肥胖”和“瘦长”的婉转说法,但前者易为别人接受。其次,要考虑不同的对象。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因此见了外国人就不适宜问上述话语,可改变用“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等。

(4)注意说话的空间和时间。谈话人的身份各异,如果是长者、上级、师辈,谈话的距离太近和太远都是失礼的。男女同志之间谈话,距离则不宜太近。说话的时间过长(使人疲倦厌烦)、过多(对方不明了意思)、中途停顿(意思表达一半就不说了),都是不礼貌的。

总之,要根据时间、地点、对方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多说并恰当地选择人情话和礼貌用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