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听明白,不要贸然主观臆断(1 / 1)

加入书签

把话听明白,不要贸然主观臆断

听话需要客观地听,就如同说话需要从客观的角度来阐述一样。但是很多人之所以误听就是因为在倾听的时候融入了个人的主观意识,附加了个人的主观色彩,所以听到的信息就不准确了。

曹操刺杀董卓未果,仓皇逃出了京城,半道上结识了陈宫。两人结伴来到了叫成皋的地方,天色将晚,曹操手拿鞭子指着林子深处对陈宫说:“这里有户人家叫吕伯奢,是我父亲的结义兄弟,咱们到他家借住一宿。”

两人来到了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倒是很热情,安顿他俩歇息,自己进了里院很久才出来,他对曹操和陈宫说:“家里没有好酒了,我到西村去买些酒回来。”说完就匆匆骑驴出去了。

曹操和陈宫歇息了一会儿,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磨刀的声音。曹操生性多疑,对陈宫说:“吕伯奢不是我的亲戚,走得可疑,我俩出去打听打听。”却在这个时候,他们听到院子里有人说话:“捆牢杀掉,如何?”听到这里,曹操更加确信吕伯奢一家想落井下石,谋害他的性命借此邀功。于是,曹操二话没说,拔剑直入院中,顷刻间就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等他搜查到厨房时却看到里面捆绑着一只待杀的猪。曹操顿时傻了眼。

曹操因为多疑而错听了话,误杀了好人,于是急忙和陈宫上马准备离开。而此时恰巧碰到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怕吕伯奢痛恨他,带人追杀他们,索性连吕伯奢也一并杀了。曹操凶残的本性使陈宫趁夜离开了他。

人生在世很难做到不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倾听的时候也是如此。曹操的本性就在听话的时候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总会在听到的只言片语中分析个人的得失,把听到的话附上主观色彩,因此才导致他误杀了好人。造成这种后果的最直接原因就是错听,在听话的时候带着个人主观色彩,以至于产生了误解。

在生活中这种错听的例子很多,我们难保自己不会带着主观色彩去听话,从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中就开始分析、揣摩别人话中的意思。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而且如果自知听到的信息是不全面、不正确的,还要依照自己的判断去行动,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收拾的。

办公室里的办事员张骞,一天到晚都想着如何巴结上司,好混个办公室副主任来当当。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骞终于逮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天,上司点名让张骞陪他到外地出差。张骞私下里就有了想法:这是上司对我的信任。他不禁受宠若惊,同时又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一下,把握住这次巴结上司的机会。

傍晚时分,张骞和上司到了外地,住进了一家宾馆。张骞早早地为上司准备了全功能瑞士军刀、电动剃须刀、名牌摩丝等外出生活用品。对于张骞的精心照顾、考虑周全,上司非常满意。上司拍着张骞的肩膀说:“张骞心挺细的嘛,好好干,有前途。”张骞听到上司的赞赏不禁得意起来,他觉得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张骞在回宾馆的时候看到上司住的房间屋门是虚掩的,于是走近了准备敲门进去汇报一下自己的思想,却在这个时候听到房间里传出上司的声音,原来上司正在打电话。张骞隐约中听到了上司最关键的一句话:“想去海南旅游。”

张骞心想一定要满足上司的这个愿望,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为此,张骞暗中让宾馆帮他预订了两张去海南的飞机票,并擅自更改了返回单位的日期。

等到会议结束,到了预订返回的日子时,张骞喜滋滋地掏出两张飞往海南的机票递到上司面前。“这是什么?”上司一脸诧异,然后脸色立刻就阴沉了,“为什么要改变行程?谁让你这么干的?”

面对上司的斥责,张骞觉得很委屈。他支吾地说:“局长,您不是在宾馆打电话时说很想去海南旅游吗?所以,我就帮您安排了这次旅游……”

“你胡说。谁说我想去海南旅游了?我那是给家里打电话呢,我儿子一直想独自去海南旅游,我不同意。”

张骞顿时傻了眼,一心想巴结上司结果因为听错了话,又擅作主张更改返回单位的日期被上司狠狠地斥责了。这下不仅耽误了上司的工作,而且还因为办错了事情,给上司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他似乎又看到了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在向自己挥手,不过这次是向他挥手告别。

张骞的失算源于他的错听,他带着个人主观色彩填补了自己没有听清的部分。一心想巴结上司的思想让他失去了判断力,结果导致自己错听,而且又按照这种错误的信息办错了事,触怒了领导。

生活中不乏张骞这样的人,他们因为没有听准别人的话,或者是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来听,所以误听、错听了还不自知,结果也可想而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