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开正面批评,让人笑着改正错误(1 / 1)

加入书签

躲开正面批评,让人笑着改正错误

我们要劝阻一件事,应躲开正面批评,这是必须要记住的。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我们不妨旁敲侧击地去暗示对方,对人正面的批评,会毁损他的自信,伤害他的自尊,如果你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苦,他不但会接受,而且还会感激你。

德皇威廉二世在位时,目空一切,高傲自大。他建设陆、海军,欲与全世界为敌。

于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德皇说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话,震撼了整个欧洲,甚至影响到世界各地。最糟的是,德皇把这些可笑、自傲、荒谬的言论,在他做客英国时,当着群众的面发表出来。他还允许《每日电讯》照原意在报上公开发表。

例如,他说自己是唯一一个对英国感觉友善的德国人;他正在建造海军来对付日本的危害。德皇威廉二世还表示,凭借他的力量,可以使英国不屈辱于法、俄两国的威胁之下。他还说,由于他的计划,英国诺伯特爵士在南非才能战胜荷兰人。

在百年来的和平时期,欧洲没有一位国王会说出这样惊人的话来。届时,欧洲各国的哗然、骚动蜂拥而至。英国人非常愤怒,而德国的那些政客们,更是为之震惊不已。

德皇也渐渐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可是,“君无戏言”!说过的话又怎能轻易挽回?于是,为了解脱自己,德皇只能慌慌张张地请布诺亲王代他受过,宣称那一切都是他的责任,是他建议德皇说出那些话来的。

可是,布诺亲王却认为,德国人或英国人是不会相信这是他的主意。布诺亲王说出这话后,马上发觉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果然,这激起了德皇的愤怒。

他大为恼火,德皇认为布诺亲王在辱骂他,说自己连他都不如。

布诺亲王原本知道应该先称赞,然后才指出他的错误,可是为时已晚了。他只有做第二步的努力:在批评后,再加以赞美。结果,奇迹立刻出现了。

布诺亲王紧接着开始夸奖德皇,说他知识渊博,远比自己聪明。

德皇脸上慢慢地露出笑容来,因为布诺亲王称赞了他。布诺抬高了他,贬低了自己。经布诺解释后,德皇宽恕了他,原谅了他。

布诺亲王用几句称赞对方的话,就把盛怒中傲慢的德皇,变成了一个非常热诚的人。

指责别人之前或之后承认自己无知、少知为智者明智之举。这既可使人看出其修养深度,又可令人容易接受;反之,自我感觉良好、咄咄逼人者,会给人一个蛮横无理的印象。

没有人愿意挨批,无论你说得有多正确,所以批评经常会引发一些负面效应。但是,有些人却能够恰当地掌控批评方法与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属下向林肯总统打听敌人的兵力数量,林肯不假思索地答道:“120万~160万之间。”下属又问其依据何在,林肯说:“敌人多于我们三四倍。我军40万,敌人不就是120万~160万吗?”

为了对军官夸大敌情、开脱责任提出批评,林肯巧妙地开了个玩笑,借调侃之语嘲笑了谎报军情的军官。这种批评显然比直言不讳地斥责要好多了。

如何批评他人是一门艺术,批评的恰当可以帮助别人改正错误,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反而会造成他人的反感。别人有了错,要及时批评,但切记:不要用挖苦或伤害的语言,并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批评他人,否则,你的批评他人就不会接受。

其实,很多时候批评的效果往往并不在于言语的尖刻,恰恰在于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药加上一层糖衣,不但可以减轻吃药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愿意接受。批评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在必要的时候给其加上一层“外衣”,也同样可以达到“甜口良药也治病”的目的。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那那样:“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的批评,能够起到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更是体现了教育的真谛——以人为本。

一般而言,在受到批评时,当事人心理会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在上级批评下属、长辈批评晚辈时,更是如此。他们会感到焦虑不安、会感到恐惧,也有可能出现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或是破罐子破摔。这些不良情绪,会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从而大大削减批评效果。倘若批评者能在批评时运用策略,使用旁敲侧击的方式,被批评者便会在和善的语气中微微红脸、深深自责,发自内心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岂不是更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