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拒绝,说“不”也要给人留自尊(1 / 1)

加入书签

委婉拒绝,说“不”也要给人留自尊

任何人都有得到别人理解与帮助的需要,任何人也都常常会受到来自别人的请求和希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谁也无法做到有求必应,这时我们只能遗憾地加以拒绝。但需要注意的是,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口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而如果话语中让他感觉到“不”的意思,从而委婉地拒绝对方,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学会有“计巧”地说“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要巧妙地拒绝别人,我们首先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顾及对方自尊,给对方留台阶

我们拒绝别人时,不宜开口就说“不行”,应该尊重对方的愿望,先说关心、同情的话,然后再讲清实际情况,说明无法接受的理由。

此外,在拒绝别人时,我们不但要考虑到对方可能产生的反应,还要注意准确恰当地措辞。比如你拒聘某人时,如果悉数罗列他的缺点,会十分伤害他的自尊心。倒可以先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再指出缺点,说明不得不这样处置的理由,对方也能更容易接受,甚至感激你。

(2)降低对方对你的期望

大凡来求办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般来说,他对你所抱的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时,倘若多讲自己的长处,或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中抬高了对方的期望,增大了拒绝的难度。如果适当地讲一讲自己的短处,就降低了对方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抓住适当的机会多讲别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绝者因得到一个更好的归宿,由意外的成功所产生的愉快和欣慰心情,取代了原有的失望与烦恼。

(3)尽量使你的语气温柔缓和

当你想拒绝对方时,可以连连发出敬语,使对方产生“可能被拒绝”的预感,形成对方对于“不”的心理准备。

谈判中拒绝对方,一定要讲究策略。婉转地拒绝,对方会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怀恨、仇视你。所以,一定要记住,拒绝对方,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拒绝是出于不得已,并且感到很抱歉,很遗憾。尽量使你的拒绝温柔而缓和。

(4)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处境

一般来说,一个人有事求别人帮忙时,总是希望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却往往不考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和风险。如果实事求是地讲清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把对方也拉进来,共同承担风险,即让对方设身处地去判断。这样会使提出要求的人望而止步、放弃自己的要求。

有个熟人想请长假外出经商,来找大夫开个肝炎的病历和报告单。对此作假行为医院早已多次明令禁止,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于是大夫就婉转地把自己的难处讲给他听,最后他说:“我一时没想那么多,经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个办法不行。”

(5)尽量使自己争取主动,站在有利的位置上

不管怎么说,拒绝别人的要求总是被动的。因为很难预料是谁,在什么时候、会提出什么要求,而且对方的要求一经提出,又总得当面有所答复。但在有些情况下,去登门谢绝,就可以使对方产生感恩心理,争取到一点主动权。

某君在医院工作,有一次出差回来,朋友送给他一张便条,原来是朋友的父亲患心脏病想住院治疗,请他帮忙云云。于是某君当晚专程去拜访朋友,对其说明床位早已住满。朋友说道:“本应是我去找你,却让你跑这么远的路,很过意不去。看来你的确是没有办法,否则也不会专程登门。”

(6)态度一定要真诚

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委婉”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计巧”来捉弄对方。特别是领导、师长拒绝下级、晚辈的要求,不能盛气凌人,要以同情的态度,关切的口吻讲述理由,使之心服。在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热情相送,表示歉意。一次成功的拒绝,也可能为将来的重新握手、更深层次的交际播下希望的种子呢!

拒绝的时间,一般是早拒比晚拒好,因为及早拒绝,可以让对方抓住时机争取别的出路。无目的的拖拉,是对人不负责的态度。至于地点,拒绝时一般把对方请到自己办公室来为好。如果在公共场所,宜小不宜大,宜暗淡不宜明亮。为了避免明光的直接接触,两人的座位也以斜对面或并肩座为宜。合适的时机也很重要,不宜在众人的场合拒绝。

其实,拒绝人的具体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几种仅供大家参考。

(1)诱导对方自我否定

罗斯福当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朋友问起有关海军的情况,事涉保密的内容。罗斯福灵机一动,装模作样地向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回答:“你能保密吗?”“当然能!”罗斯福接着说:“你能我也能。”

(2)推托、拖延

这种方法是指可用时间来拖延,也可用某人不在自己无法决定来推托。

某宾馆开一个时装展示会,请了著名模特表演,入场券价位较高。当地的朋友都来向主事人要票,他只好回答:“很遗憾,这次入场券全部掌握在外方老板手中。”

(3)先“同意”后拒绝

有时对方提出的要求并非无理取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条件限制又无法予以满足,可以先表示理解与同情,然后再婉言拒绝。

一家公司的经理对另一家工厂的厂长说:“我们两家搞个联营,你看怎样?”

对方答:“这个设想不错,只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如此一来,既拒绝了对方,又为自己留下了后路。

(4)避实就虚

避开实质性的问题,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做出具有弹性的回答,既无懈可击,又达到在要害问题上拒绝做出回答的目的。

中国奥运代表团到达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比赛地时,外国记者纷纷问团长李梦华:“中国能拿几块金牌?”“中国能超过韩国吗?”李答:“10月2日以后,你们肯定能知道。”记者又问:“中国新华社曾预测能拿到11块金牌,你认为有把握吗?”李又巧妙地回答:“中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记者怎样想,就可以怎样写!”

拒绝别人总是会令对方失望的。直接对他人说“不行”“我做不到”之类的拒绝的话,对方一定会心生不快和反感,甚至会怀恨在心。相反,诚恳而有”计巧”地拒绝对方不仅能够得到对方的谅解,还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