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比着活,终归是落寞(1 / 1)

加入书签

与人比着活,终归是落寞

是人就有攀比心,这是无须争辩的事实。其实,攀比也并非都是坏事。如果说,我们能够通过攀比,发现自身的不足,认识自己的独特,承认与别人的差异,确定努力的方向,激发合理竞争的,那么我们提倡大家去攀比。这样比有什么不好这样比也能促成进步,这样比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说我们什么都要比,聚在一起就要比事业、比地位、比房子、比车子、比银子非要比出个谁强谁弱,比赢了就扬扬得意、不知所以;比输了就垂头丧气、耿耿于怀,那就不好了。说实话,这是在给自己找烦恼。我们得明白,这世界上总有人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强,我们一路比下去,只会让自己越比越急、越比越累。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作家的寓所附近有一个卖油面的小摊子,一次,这位作家带孩子散步路过,看到生意极好,所有的椅子都坐了人。

作家和孩子驻足围观,只见卖面的小贩把油面放进烫面用的竹捞子里,一把竹捞子里塞一份面,不一会儿就塞了十几把,然后他把叠成长串的竹捞子放进锅里烫。

接着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十几个碗一字排开,放作料,随后捞面加汤。做好十几碗面前后没用5分钟,而且还边煮边与顾客聊着天。

作家和孩子都看呆了。

在他们从面摊离开的时候,孩子突然抬起头来说“爸爸,我猜如果你和卖面的比赛卖面,你一定输”

作家莞尔一笑,坦然承认,自己一定会输给卖面的人。作家说“不只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我在这世界上是会输给很多人的。”

他们在豆浆店里看伙计揉面做油条,看油条在锅中胀大而充满神奇的美感,作家就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炸油条的人。”

他们在饺子馆,看见一个伙计包饺子如同变魔术一样,动作轻快,双手一捏,每个饺子大小如一,晶莹剔透,作家又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包饺子的人。”

生活的道理应该是这样我们没必要为了面子而让别人觉得我们处处显得比别人强,仿佛自己什么都能做到。每个人都有缺陷,不要期望自己样样都在人之上。聪明的人敢于承认己不如人,所以他们往往能赢得一份适意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很可能会以为自己了不起,可一旦我们平静下来,用坦诚的心去观察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们什么时候看清自己不如人的地方,那就是对生命真正有信心的时候。

人一旦有了不正常的比较心,往往意不能平,终日惶惶于所欲,去追寻那些多余的东西,空耗年华,难得安乐。然而,尽管我们都知道“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可在生活中,我们还是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比较,比得过便心满意足,比不过便在那儿生闷气,说白了还是虚荣心在作怪。可是,与别人攀来比去,最后除了虚荣的满足或失望之外,还剩下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徒增烦恼还是有所收获答案是毫无意义。

人们之所以乐于攀比,实际上就是一个面子问题。人生在世,但凡是个正常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虚荣,虚荣本来无可厚非,但虚荣之火过了,便令人讨厌了。

只是,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在攀比,他们甚至觉得,拿一个月的薪水买一件奢侈品,是讲究生活品质,实际上,那些真正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并不在乎这些,也不是纯粹表现在物质这个浅层次上,“讲究生活品质”说白了,这只不过是我们为自己肤浅的攀比行为打掩护而已,“生活质量”不过是我们攀比、炫耀的托词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失去了求好的精神,而将心灵、目光专注于物质的满足上。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中,人们误以为摆阔、奢侈、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质,进而使人们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攀比着追逐名牌,追逐金钱,追逐各种的满足。

事实上,并不是住大房子、开名牌车、穿着入时,才是生活。真正的生活品质,是看清自我,清楚地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从而有自信、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外可以依靠敏感的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室、饮粗茶、吃淡饭而依然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所以奉劝大家一句,如果你是试图攀比的人,那么请停下你的脚步吧。别让虚荣阻碍了你享受生活。

其实,他是他,你是你,他有的你不一定有,你有的他也未必有,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自己过得开心、舒适就好。我们又何必与人比着活,这世间总是一山还有一山高,你总是比来比去,得到的终归是落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