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装懂,便是自欺欺人(1 / 1)

加入书签

不懂装懂,便是自欺欺人

在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吧。

有人提问“你怎样评价莎士比亚”

甲说“还可以,只是口感不如xo。”

乙反驳道“喂你不要不懂装懂莎士比亚是一种甜品,怎么被你说成酒了”

莎翁,何许人也竟被拿来与酒食相提并论,可怜他一代文坛泰斗,若是闻听此言,恐怕真的要从坟墓中跳出来了。这个笑话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虽寥寥数语,但满含哲理,它告诫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是的,大道理我们都懂,说起来也是一套接着一套,但事实上,我们之中仍有很多人就像上面的那二位一样,不懂装懂。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那么怕暴露自己的“无知”这不难解释,说白了还是我们的虚荣心在作祟。其实我们都会这样,在别人面前,尤其是自己在意的人面前,如果表现得懵懵懂懂,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不如人”的羞愧感与压迫感,这很正常。关键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心态控制好,让它合理化。换言之,我们能不能客观地对待自己身上的缺点,知耻而后勇,让“不知”成为“尽知”

遗憾的是,很多人做不到。于是,我们在“死不认输”或“输阵不输人”的好胜心理的怂恿下,开始一知半解地侃侃而谈,到处装腔作势、不懂装懂,为的无非就是保全自己所谓的面子。另有一些人,表现得更为极致,他们原本肚中就没装多少货,但就是爱摆样子,甚至连单纯的事情都要咬文嚼字地卖弄一番,乍一看似乎对大道理很是精通、什么都懂,说穿了只是欲盖弥彰。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推论往往越是急于表现自己、越爱装腔作势的人,越是一知半解。这样的人真应该好好想想我们欺骗的到底是谁

毫无疑问,我们不可能尽知天下事,人与人之间应该取长补短,别人身上有胜于自己的地方,就应该虚心向人家学习,即使是自己专精的事情,也应该以谦逊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不懂装懂就像给自己的不足之处盖上了一块遮羞布,施了一个障眼法,暂时挡住了别人的视线,这或许能让我们一时躲过难堪。殊不知,待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我们终究还是要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的。

有位朋友,是位玩收藏的“发烧友”,前几日风和日丽,他便去了潘家园“淘宝”。

走着走着,他在地摊上发现一件长约6厘米的小玉件,于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端详。这东西呈青白颜色,长形圆身,一头大一头小,乍看像一截竹棍,大的一头雕刻着怪兽图案,做工也较精细,确系“和阗”老货,但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他弄不清楚,当然也叫不出名字来。

他开始向摊主问价,答曰“100”,这可是捡了一个“大漏”啊他二话没说,掏钱成交。

这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他也不清楚,但玉确实是好玉。“大概是古人用来迎福消灾、避邪驱妖的装饰品吧。”他猜测道。随后兴致勃勃地去附近商场买来一根红绳,系住这件玉器,端端正正地挂在胸前,一路上引来不少惊诧的目光。他很得意,以为别人都在羡慕他淘到了宝。

几天以后,一位藏友约他去观赏一只翡翠玉镯,谁知对方一见到他立刻捧腹大笑。他有些懵了,忙问缘由,对方拿出一本介绍古玉器的书,翻到某一页,上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那件竹棍式的小玉器,只不过上面雕刻的怪兽图案略有不同罢了。原来,那玉器是昔日有钱有势之人下葬时塞肛门用的,名字叫作“肛塞”。这位朋友顿感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一个人读不尽天下的书,参不尽天下的理。正如古人所说“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如若不懂装懂,就像文中这位朋友那样,拿死人的“肛塞”挂在胸前炫耀,岂不是贻笑大方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其实难免遇到自己不甚了解的问题,这怪不得我们,毕竟没有人可以通天晓地,无所不知,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但如果说,你死要面子,甚至为了附庸风雅,望文生义、妄自穿凿、牵强附会,强不知以为知,见到骆驼说是马肿背,那可就真要丢脸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我们求知、做人所该持有的明智态度。

求知,最忌讳的就是自欺欺人,不懂装懂。如果只是为了读书获得知识,这种“自欺欺人”还只不过是害己而已。但如果我们是领导者,那就不仅是害己的问题了,可谓是“小则害己害人,大则毁掉团队”。不得不慎呀

处世做人,更不得不懂装懂。如果说在求知的问题上偶尔装装明白,或许还问题不大,只要以后用心补上这一课也未尝不可。但是处世做人却大意不得,因为我们的不懂装懂,完全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结果。譬如行军打仗,你若是纸上谈兵、不懂装懂,后果会怎样看看马谡、看看功败垂成的西蜀大业,我们是不是该有所警醒

有时,我们或许会存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无知”在极力掩饰之下不会被人拆穿。确实,一个人若是善于伪装,不懂也能装出几分懂的模样,的确可以在一时之间蒙混过关,甚至可能受到不知情人的追捧,甚至被说成是“专家”,而他自己也陶醉其中、扬扬自得。但是,一个人是不是可以一生都生活在自己编造的谎言之中纸终究包不住火,谎言总会被揭穿。更何况,装腔作势地做人,无日不担心自己的谎言被人揭穿,整日提心吊胆,又怎是一个累字了得

说到底,不懂装懂其实就是自欺欺人,更是一个人在求知过程中对待缺点和不足的一种遮掩。它不仅无用,反而有害。汉代鸿儒董仲舒曾写道“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所谓“不隐其短”就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剖析自己。“不知则问”就是让自己少几分羞涩与虚伪,多几分坦诚与谦虚。“不能则学”就是要学习自己原来不明白的东西,弥补缺陷,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如今这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我们没有能力便寸步难行,我们要不断学习,但如果你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虚张声势,欲盖弥彰,则必然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永远都是最受排斥的一类。更严重的是,它会使我们的人生停滞不前,毁掉一切有可能成就我们的机会,使人们失去对你的兴趣和信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