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自省,别让自己偏离正轨(1 / 1)

加入书签

常自省,别让自己偏离正轨

我们都有过错,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圣贤难道就没错吗肯定不是,圣贤者诸如孔夫子,不是也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吗事实上,纵然是君子圣贤亦难免会有过错。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去对待自身的过错。

一般来说,我们犯错以后通常会作出以下两种反应一是死不认错,推卸责任,极力为自己辩白;二是坦诚认错,该承担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责任。至于哪种行为更好我们心知肚明。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前者。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假如说你犯的是一个大错,那么知道的人一定很多,你怎么瞒你如何辩事实就摆在那里,一查即知,你越是推卸责任,反而越让人觉得你没有担当,你越是狡辩,越让人觉得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你很难推卸责任不说,反倒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看不起你,一举两失,聪明的人会不会这样做

如果说你犯的只是一个小错,那还有没有必要百般推卸就像一个笑话中说的那样“屁大个事你都担不起,你还能担起什么”说到底,承担下来的后果无非是一个小惩罚,或者根本连惩罚都谈不上,若是因此葬送了别人对你的信任,你说值不值得

进一步说,我们姑且不论犯错所需承担的责任,单就说“死不认账”对于自身形象的强大破坏性,就是我们所不堪承受的,因为不管你口才有多好,又多么机变,你逃避错误换来的必然是“敢做不敢当”之类的评语。这样一来,我们很可能失去人生中很重要的东西人缘,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缘你还想有什么作为

再进一步,如果逃避错误成为你的一种习惯,那么你也就永远丧失了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所以说,不认错的弊端是极大的

但为什么我们之中的一些人,平时看着挺聪明的,却总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呢还是“自我”在作祟是自我意识诱导我们极力去掩盖自己的错误,甚至将错的也看成是对的,这就是不能自见其过。正因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明知自己错了,却甘于自弃,或只在口头上认错,而不能内省自讼;还有些时候,我们自知有错也能自责,却就是下不了决心去改正。无怪乎孔圣人感叹道“算了吧我没有看见过一个能看到自己的过错,而又能在内心责备自己的人”孔子的话很简单,含义却很深刻。就算圣贤,也会有过,但是知过很难,知过而反躬自责就更难。知过能改,非大智大勇者是不能做到的。

但你不能说,这件事难做,你便不去做,或者说有人做不到,你也随大流。人活着,如果说你不想活得太麻木、太庸碌,那总是要有点觉悟的。这觉悟中自然少不了对自身错误的认知、忏悔和自省。因为我们行走的人世太浮华、太复杂,我们原本纯正的天性一不小心就会被尘嚣所魅惑,导致我们在错误的沼泽中越陷越深。而忏悔和自省的好处就在于,它恰恰可以使我们明得失、衡利弊、知进退。说句不中听的话,那些人生平庸乃至困顿的朋友之所以过得如此糟糕,往往就是因为不自知己过、缺乏悔过和自省精神。

生活是纷扰烦琐的,有心无心之间,我们不知做错了多少事,说错了多少话,动过多少邪念,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没有觉察。但正所谓“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这种从内心觉照反省的功夫就是悔过。在佛家看来,人若没有了悔过之心,便已是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但若心生忏悔,纵然曾经十恶不赦,也可以洗去罪过。

而以我们的角度来看,悔过就是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重新更迭和安顿自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悔过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仅仅承认还不够,我们还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悔过的意义。

人若思悔过,最关键的是要懂得自省。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苏格拉底也说“没有经过审视和内省的生活不值得过。”假如我们能像这两位圣贤一样,随时随地地反省自己,那么我们就能不断完善自己。

自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自责以后的惊醒,这是一种认识到错误以后的明白,更是一种经过思考后的觉悟,是悔过在行动上的延伸。如果说你不懂得自省,那么过去做错的事,你直到今日还不知其正误;现在犯错之时,你处于悬崖边缘而不知勒马。

自省亦是自知。我们要想获取前进的不竭动力,就必须不断反思自己。无论是谁,都要在做完事情之后,好好反省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到更好。假如你不能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那便只会错上加错,走上一条失败的不归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