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番外一(1 / 2)

加入书签

2016年,中国大陆观影人次突破13.8亿,首超北美,人均一场。也大约在2016年左右,观众观影趋于冷静,“明星”等等模板失灵,动画片等异军突起,“内容为王”的说法被业内人士不断提及,这一年的大洗牌对资本是打击,对观众则不是。

到了2017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出来,只是内容广受诟病。密密麻麻的文字里只有两条比较具体,而剩下的大片内容依然还是含混不清。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总归是电影产业法治化的第一步。另外,从2017年开始,全国电影票房榜首不再总被进口片盘踞了,本土电影取而代之,而且优势越来越大。

谢兰生又拍了一部比较商业的警匪片,票房竟有二三十亿。虽然全年票房排名还是只有第三第四,但他感觉挺感恩的,这个年纪这个阅历了,还能摸到观众喜好。

李贤也拍了一部片子。他在“死而后生”之后,导演才华竟然回来了一点点。

接着是2018、2019年。文化产业遭受洗礼,被业内称“影视寒冬”。过去几年,行业监管约等于无,影视一直野蛮生长,不过,2018年,明星忽然人人自危,影视行业风险大增,热钱撤退,融资困难,各大VC/PE甚至规定投资不进影视行业,金融政策全面收紧,高杠杆也不灵验了。平台取消影票补贴,限定作品价格,同时税改开始施行,大量公司需要补税,而“限薪令”等等使得“明星模式”更难实施,内容为王的新趋势也叫热钱望而却步,泡沫几乎瞬间破灭。另外,内容监督的不确定又让行业风险更大,今天还能拍的内容明天兴许就拍不了了……总之,一连串的改变以后影视行业全面洗牌。项目减产,横店开机率减少了50%,大公司的市值缩水了75%,仅仅2019年一年,就有2000多家影视公司倒闭注销。

不过,这是行业的“寒冬”,却未必是内容的寒冬。洗牌之后,新的势力纷纷涌现,“内容”“质量”屡被提及。市场规模摆在那儿,大浪淘沙后,好的项目会被见到。

2019年,兰生又拍了片子,不过反响十分平平。

另外,2016到2019年,新未网上文艺影院上了不少文艺电影,有的用了“院线网络”这个模式,有的用了单一网络的新模式,不管怎么说,文艺导演、文艺电影有了一个新的渠道。网上影院一直都在,谢兰生还挺开心的。至于艺联,也上映了不少佳作,有中国的,有欧美的,有日韩的,也有伊朗等等无法获得院线垂青的国家的,有的时候票房不错,有的时候票房不佳,谢兰生等一直努力兼顾着艺术与收入,他尽量让那些好的片子不被提前下映,而是减少上映场次,比如一周只放两三场。

接下来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行业措手不及,甚至说,让整个世界措手不及。最开始,谢兰生跟电影行业的其他人一样以为一切马上就会过去、现状立即就会变好,可谁知道竟然不是,电影行业竟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是最艰难的时候,过去,即使是在“厂标”时代,一年也有五十部的电影出来并且上映。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大众发现,电影院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大把捞金——屏幕数量早已饱和,电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只有12%,5个影厅,而电影的平均票房是40元,也就是说,一天放映6场左右,一家影院一年收入也只有250万上下,还是税前,去除租金、水电、人力、维护,能剩下的就七八十万,而这甚至还不包括开影院的前期费用,比如装修、设备。

然而即使这样困难,很多人也依然还在咬紧牙关等待黎明。

他们相信,长夜过后,白天会来。

电影不会死。

…………

接着进入新的十年。

谢兰生在55岁那年拍出来了一部新作,叫《失控》。它其实是商业电影,但带着些人文关怀。这部电影中美合资,片方带着电影参展,兰生为了美国市场也只能做全力配合,先去戛纳进行展映,再到众多美国大片的首映地多伦多去,再……累到不行。这部片子被官方给送去参加金像奖了,居然获得六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导演甚至还有最佳影片,十分出乎兰生意料。同时,一月中的时候,它拿到了金球奖。

到二月初,在金像奖颁奖礼上,再次出乎兰生意料,十分被看好的《失控》并未拿到任何大奖,只有一个“最佳外语片”,还有一个“最佳摄影奖”,大家也是不太清楚这是由于宣传不够,还是由于政治干扰,还是由于别的什么,不过兰生并不在意,他只长长舒了口气:这阵忙活终于结束了。而且,因为胶片时代早已过去而落寞多年的祁勇能拿到这“最佳摄影奖”,谢兰生也十分开心,他在心里念叨:终究,一个摄影师的实力还是可以被察觉的。不过,在拍完了《失控》以后,已经72、73的祁勇就再没拍过电影长片了,这是后话。

那一天颁奖结束,谢兰生跟莘野参加完官方的庆功宴后,肩并着肩脚挨着脚一步一步往酒店走。他们两个走着走着,深黑天空落起雨来。于是,他们俩把西装外套脱了下来遮在头上,没叫车,继续走,只是,走着走着,在午夜的小雨当中,在LA的小巷里面,他们就会面对面地,把两件遮过头顶的西装外套并在一起,挡住自己也挡住对方,凑过去,互相吸-吮对方嘴唇。

他们还是那样浪漫。

谢兰生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系列作品是在他59岁到61岁这几年拍出来的。

它们讲了“一些老人”。

谢兰生没带着电影参加任何国际影展,可是,整个业界全都认为这才是他最好的片子。谢兰生的上一部实验电影有些失败,再上一部也没有突破,又被人说江郎才尽,结果,他转头就拍出经典。

这系列电影的第一部描述了“丧偶”“离异”的老年人。电影说了老年人的冲动与性——不被理解的冲动与性,还有老年人的勾心斗角、与子女的矛盾冲突,与父母的……他们各自为财、各自为子女,各自为利,各自为自己,他们仔细猜测、打探对方的健康状况,同时仔细猜测、打探对方的财产状况,算计谁需要照料谁、谁可以继承谁,可同时呢,当年因“组织介绍”等原因结婚的老年人在内心的最最深处又渴望着新的爱情、新的婚姻。一方面是理性,一方面是感性,想相信对方,又不能相信对方,想付出自己,又不能付出自己。

这个时候,谢兰生对电影已是纯粹珍惜的状态了。他只想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分外认真。这部片子最经典的是满月下的一组镜头。谢兰生没使用特效,也没赶抢时间,他只要感觉不满意就重拍,再不满意再重拍。他叫几个相关的人每个“十五”都去拍摄,这样每个月拍一天又是每个月拍一天的,最后历经整整一年,他终于把“满月”这段重要剧情拍出来了。

电影的第二部则讲的是“失独”的老年人。在东亚文化当中父母总为子女操劳,于是,失独的老年人们瞬间失去人生目标,他们有人浑浑噩噩,有人想尝试IVF,还有人……谢兰生把他们的痛给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第三部呢,是说老年人们在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茫然无措、寸步难行。

这三部是经典之作,谢兰生也挺喜欢的。一般来说,他对自己的电影是不满意的、有遗憾的,可这回,谢兰生也依稀觉得他记录了这个时代,他自己的电影跟其他人的电影一样,是给后世的一份礼物。

另外,在这十年间,谢兰生也还是为了电影发展付出一切。他投资、资助文艺电影,参与艺术联盟,参与文艺影院,开导演课,带研究生,办电影节,办交流会,还……常常有人问谢兰生“怎么能做那么多事”,谢兰生总笑着回答:“还好。我只喜欢电影,不喜欢别的。这样一来时间就多了。”

…………

“出柜”,是在2031年。

这年,一个相熟的女记者想给兰生写本传记,谢兰生想了想,应了。其实过去也有些人提出过相同的要求,谢兰生从未点头过,可这回,他在深思熟虑之后竟同意了出版传记。

传记名字就叫《圆满》。兰生开的电影公司名字叫作“圆满电影公司”,传记也叫《圆满》,一是因为字面上的寓意好,二是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拿“三大”的片子,三是因为这是这是他与莘野二人定情的片子,四是因为女主角柳摇——谢兰生总希望大家知道《圆满》,去看看《圆满》,因为柳摇说过,她希望她这一生能留下一个经典角色,一个被记住的角色。

这本传记非常详细,两大厚本密密匝匝,仔细说了谢兰生自北电毕业后一路的风风雨雨,有在潇湘的那一年,有拍《生根》的那一年,有拍《圆满》的那一年,有拍《星河》的那一年,有拍《一见钟情》的那一年,有拍《白马》的那一年,还有拍《一天》的那一年……他把他的几本日记放在腿上,娓娓道来,还时不时给女记者看看文字、看看图画、看看照片还有视频,女记者因谢兰生把自己生活详详细细记录下来的习惯而震惊不已,可谢兰生只是笑笑,说“因为还有一个人在。我想记下跟他一起的每一天、每一刻。”

到了最后,谢兰生甚至还把莘野那四年的信,还有自己后来写的回信也打开了,逐周回忆。

传记里的同志内容是可以被正式出版的,于是,在这本传记当中谢兰生没回避莘野。他觉得,既然同意叫人整理他的一生、出版他的一生,给人鼓励或是别的,那就不该隐瞒、遮掩,否则出版没有意义。他自己是大导演了,而莘野刚把“CEO”交给了他这些年培养出的一个年轻的接班人,自己只做董事会主席了。况且,2031,社会对于同志身份早已有了极大包容。

对于莘野,其实书里写的十分克制,没有任何故意夸大,也没有任何故意煽情,但是,即使只用最简单的文字描述他们两个,涓涓流淌着的深情也足以能震撼众人。

莘野“喜欢男人,不再是病了”“我喜欢你,或者说,我爱你,不再是病了”的表白、“在过去的1384天里,我每一天都会想起你”在过去的33233个小时里,只要我是清醒着的,我每个小时都会想起你”的述说、四年里面每周一封没寄出去的信件、四年里面每天捧着每天用着的玻璃罐,还有谢兰生出车祸那年莘野眼角的那滴泪、谢兰生对父母出柜两个人的长跪不起,还有都灵电影博物馆里一起看的接吻合集、都灵机场的商店里一起买的baci巧克力、监狱里面带着莘野身上香气的白背心、柏林城中一个一个正对景点的电话亭,还有结婚时的誓言“Alldaysinmylife,tillthelastsecondofmylife,andandthisismysolemnvow”……太多太多,无比动人。

自然,传记中有大量照片,尤其书的最后部分。那里,有兰生莘野二十岁的照片、十二五岁的照片,也有三十岁、三十岁的照片与四十岁、四十五岁的照片,还有两人五十、五十五岁的照片。他们脸上有岁月的痕迹,然而英俊逼人始终如一。

而对这些与莘野的合影,谢兰生给它们起的题目全是:

【谢兰生与家人一起。】

谢兰生与家人一起。

在传记被出版之前,无数影迷翘首以盼,还说:【谢导该出一本传记的!】【啧啧啧啧,谢导都到这个年纪才出传记,娱乐圈里有些明星二十出头就整自传……】【是啊是啊,不自量力,自以为挺了不起呢!】

对这些话,谢兰生却认真回应了:【不是的,任何人都可以出自传。自传只是回顾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经历,说说自己的感悟,工人可以出自传,农民也可以出自传,不是只有取得很大成就的人才能出书。】他依然是那样温柔。

因为书商把谢兰生的爱人当重点宣传,神神秘秘的,因此,谢兰生的这套传记一上市就被抢空了。

而后,所有的人震惊地发现:“!!!”

竟是如此!!!

各大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道:【谢兰生曝同志爱人。】【谢兰生的同志爱人竟是深蓝的创始人。】【谢兰生的同志爱人竟是《圆满》的男主角。】

正文则是:

【近日,知名导演谢兰生的传记《圆满》正式上市,其中记录了与莘野相识相爱的隐秘经历。另外……】

【谢兰生的私人生活多年来不为人所知。近日,他在他的传记《圆满》中自爆了同性恋情……】

影迷都说:

【太震惊了。】

【完全没想到。】

【我还以为他跟莘野只是普通朋友关系。】

【这样啊……所以谢兰生的公司叫作“圆满电影公司”,谢兰生的传记叫作《圆满》,我还以为这是因为他第一次拿到大奖,原来还是因为他跟莘野在一起了。】

现在还在上网的人看过《圆满》的没几个,看过《生根》的更没几个,太久太久了,连见证过《一见钟情》首映式的都变老了,忘记了,想不起来她们曾经在论坛上见过“擦泪”。

可,当所有人看完书里他们相识的40年后,几乎都被打动了,甚至一些最“反同”的男性影迷也让步说:

【如果同志都是这样那也可以,别tm**,只知道……就恶心了。】

书中那些感人片段被人拍照放到网上,一夜间,那条内容就产生了无数评论、无数转发,许多人说“直掉眼泪”“太难得了”“他们两个好幸福啊”。

谢兰生也同样觉得,“他们两个好幸福啊。”

而且,任何人都能看出来“他们两个好幸福啊。”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