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1 / 2)

加入书签

秦三世张了张嘴,道,“民间都说秦四世英明,倒不如说他才是帝王中最叛逆的存在。”

始皇帝也曾提高过女子的地位,比如自家男人出轨,去拱了别人女人的被窝,妻子可以杀之无罪。

但是赵燕歌这是从根本和精神上把女子的社会地位给提了上来。

一旦开阔了眼界,女子们还会安心窝在后宅中相夫教子么

当一个女人在工厂赚的钱比自家顶梁柱男人赚的还多时,她会不会嫌弃自己的男人没有本事

女子孕育出来的子嗣凭什么要被贯上男方的姓氏,以后自立女户的女子们会不会越多

当金钱这个致命关卡不再掌控在男人手中时,女子们将来嫁人将会有更大的抉择余地。

这一切的一切,带给民间的动荡都不是一时能看出来的,但是有远见的人却能从中窥出一二。

知道的人选择沉默,因为谁家都不敢保证自己能一直生男嗣,女儿同为自己骨肉,当父母的能忍心自己的女儿未来过得比别人差

不知道的人乐在其中,毕竟得利的人太多太多,如果说女户还只是小范围的一件事,那么工厂、婚姻和学堂,就囊括到了大秦整个范围。

你说你不支持陛下的女户、婚姻、学堂,那你还好意思留在工厂里面么

因为这些政策从来都是环环相扣,不能独立出来的存在。

一知半解的人往往会很痛苦,尤其是男人们,他们已经预感到了以后的家庭地位会下降,却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

工厂的工钱不低,你能让妻子和母亲别去了么

学堂不该让女子从小和男子一样读书明理,要不然嫁人以后不好管控,只是,大势之下,反对的声音终究只是螳臂当车。

相比起那些纠结未来男女地位的少数人来,天下大多数的百姓们都是过一天看一天的。

自家母亲和妻子去工厂挣钱回来,每隔一段时间家里面就能割点猪肉带回来炒着吃,它不香么

孩子们能够去学堂读书认字,那更是天大的幸事。

他们这些经过扫盲的人只是认识几个字都觉得自己整体变得不再一样,那他们的孩子从小读书,长大以后还得了。

没有父母不盼望着自己的骨肉越来越好的。

那些对孩子不好的父母,孩子已经全都去了福利院了,那里面的待遇只会比在外面更好,当然,未来也和他们当父母的没有任何关系了就是。

秦三世不知道这样的发展未来以后到底是好还是坏,但是要是换他来做这些,秦三世知道自己做不到。

首先第一步,跨越心坎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他就做不到。

平时就算再怎么温和,他也不否认自己是一个男人,更别说他的帝王身份,需要平衡各方。

赵燕歌倒好,帝权一把在手,最关键的是,他掌握了大秦的钱包银行,就光这点,就足以让反对他的声音消失九成以上。

更别说,施惠于民,多方得利,手中拿了他给予的好处,又怎能好意思再说别人的坏话。

就像那些文人,嘴皮子利索,笔杆子在手,以前服过哪个君王

再仁德的帝王都能被找出黑点进行打击。

人从来都不是一个理智的存在,非常容易被自己的喜好所影响。

他们不喜欢你时,撞柱而亡都要给你身上抹黑点,喜欢你时,你自然哪哪都是好的。

秦三世纵观历史,从没觉得哪个帝王能有自己儿子这种声望。

民间、文人、朝堂,看似声音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可同时,那个唯一声音也越来越有分量了。

“那陛下你们为什么没有燕歌受文人爱戴”太上皇后不由疑惑道。

她并不是很懂得政治,也不知道丈夫和儿子的差距是在哪。

“自古以来,帝王都会遏制文人的言论,就像伏羲之后,父权的确立,男人会下意识的压制女子的地位一样,文人的嘴巴是不可控的,没有哪个当权者会喜欢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情。”

女子地位提升会造成社会动荡,那些文人嘴巴放开,同样会造成社会动荡,这一切的一切,说白了就是维护那些上位者的权威和名声罢了。

只是人都是有逆反心里的,你越是禁止,他们就越是想做,不能动笔书写,他们还不能口口相传。

要知道,就连史书都是人写的,虽然史官们公正,至今都还没夹带着私心做过记录,但是天下大部分的文人却可以美化和丑化一个帝王的存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