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不得(1 / 1)

加入书签

不好听的话玉芬有些诧异,李纨是个安分守己的人,除了对金钱有着特别的执念,剩下的也还罢了,谁知尤氏竟然和李纨撕起来。真是人不可貌相

“好像说什么以前兰儿的奶娘的话,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小丫头没说完,就被身边的婆子呵斥一声“小丫头胡说什么,赶紧出去吧”那个丫头有些糊涂,但还是老实的退出去了。玉芬看着那个婆子“你大概也知道些什么了”

那个婆子四处看看,见着没丫头在身边,才压低声音,神神秘秘的说“我一个亲家是原先那边当差的。她以前就在珠大奶奶那边管洒扫。太太可还记得被撵出去那个兰儿的奶娘,很是妖娆的女子。”玉芬想了想,忽然笑道“我想起来了,身上穿着个大红的缎子袄,头上还簪着个金簪子的。怎么了,不是她被二太太给撵出去了。难道不是因为手脚不干净,还和小丫头们对骂的缘故”

“那只是说出来糊弄人的,其实她和珠大奶奶在磨镜”那个婆子暧昧一笑,在玉芬耳边说“大奶奶年少守寡,自然是长夜凄凉。那个奶娘可是个风流人物呢我那个亲家可是亲眼看见,天刚亮的时候,她悄悄地从大奶奶的房里出来。大奶奶身边的丫头们看见了还疑惑呢,大奶奶掩饰说身上不好,叫她帮着揉揉要不然那个奶娘怎么花枝招展的咱们家从宝玉的奶娘算起,谁是那个劲儿的那个奶娘可是珍大奶奶举荐来的呢”

原来这么劲爆玉芬觉得今天简直太有意思了,她听了那么多的八卦“我竟然是个傻子,明摆着的事情竟然没发现大概是二太太以前发现了什么,才把那个奶娘给赶出去了。我说呢,兰儿都满地跑着上学了,怎么好进了个新奶娘”玉芬掩嘴一笑,难怪王氏不喜欢李纨。不过守寡的确是可怜。

不过尤氏自以为抓住了李纨的把柄,想从她手里占便宜真是打错了算盘就是尤氏弄来个美少年送给李纨,李纨都不会动心的。在她心里大概贾兰第一,银子第二。尤其是现在,她只剩下那么点银子了。

没准李纨在后悔呢,若不是她贪心收人挑拨,一家子人守着那点老底很能过上不错的日子。现在她偷鸡不成蚀把米,连带着贾兰都被人唾弃。贾兰那个孩子跟着李纨已经是个沉闷性子了,真不知道今后会成什么样子。

想到贾环时常和贾兰在一起,玉芬一边洗手,对着丫头说“环儿最近做什么呢,他和兰儿可还是经常在一起读书呢”

“环三爷每天读书,剩下的时间不是一个人在园子里面练骑射,就是和老爷说话,或者和师爷们请教学问。兰儿很久没来了,问起来环三爷只说他们读书进度不同,在一起反而别扭。”春朝端着香茶递上来“太太是散散呢,还是这就歇午觉呢”

玉芬站起来,懒洋洋的说“真是吃了睡,睡了吃。都成了什么了”玉芬忽然之间感到生活真的太寂寞了,难怪以前老太太总是变着花样的玩,带着一群孙子孙女们,倒也不是老太太特别喜欢孙子和孙女们,若是身边有个小孩子,总会觉得时间很快的。

看着玉芬提不精神,丫头们笑着说“若是以前雁声在京城,太太每天还能和三奶奶说话,带着孙子,现在倒是一下子冷清下来了。咱们这个样子,太太也不好出去到处转转,只能在家里了。不如我们陪着太太到园子转转,然后再睡,省的放下饭碗就睡觉。”

玉芬点点头“也好,我想着园子里面的荷塘要整治下了。以前的荷花都看厌烦了,今年换个样子。”说着玉芬带着丫头们出去了。

已经是盛夏时候,水面上密密匝匝的荷叶,点缀着一些红色白色的荷花,一只白鹭站在荷叶下闭目养神,大概是听见了脚步声,那只白鹭扑楞着翅膀飞走了。玉芬站在一棵柳树下,正好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这几年了,也没好好地清理下里面的淤泥,等着秋天的时候叫人把池子好好地清理下。还有沿岸的地方那些石头也整治下。对了那边假山上引下来一股活水,做个瀑布的样子。在瀑布的边上放两个汉白玉雕刻的小鹿。在下面种睡莲更好看。我记着,有一种蓝色的睡莲,叫花匠们种上”

玉芬指指点点,身边的丫头把玉芬的话都一字不差的记下来,等着回去和管家说。忽然一个人影在对岸的花丛中一闪而过,玉芬眼尖看见了,心里想这个时候正是午休的时候,怎么还有人出来走动呢

“你们看是谁在那边呢”玉芬指着对岸,但是那些丫头婆子仔细看了半天,却都说“想是太阳太大,太太眼花了,并没什么人过来啊这会太热的厉害了,太太还是回去歇午觉。若是要收拾园子,不如叫他们把专门整治山水园林的人请来,太太把自己想要的和他们说清楚,叫他们看着整治去”

一阵风吹来,热热的扑在人脸上,玉芬点点头“也罢了,我不过是闲着没事,逼着自己找事。要是大动干戈的闹起来,外面看着不知道又有什么话出来了我们回去吧。”

玉芬的日子就这么一日一日的过下去了,贾政那边也还相安无事,只是贾政一直希望宝玉能去应试,博得个功名。谁知宝玉却是不怎么把读书放在心上,反而是甘之如饴的和湘云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是今天赏月联诗了,就是对着盛开的花朵画画,真是神仙一般的小日子。

贾政也只能心里郁闷,却无可奈何。倒是贾赦出来宽慰自己的弟弟“你看当初咱们家里兴盛的时候,何曾是安静过一天,大家乌眼鸡一般争来斗去的,最后怎么样了。还不是一场大梦罢了,到头来两手空空的,你在官场里沉浮半生,那里面是什么样子你不清楚宝玉这个孩子是什么性子,你逼着他进那个染缸里面,不是叫别人当成馅儿吃了,就是也变得神神鬼鬼的。你的日子也还过得,今后宝玉或者读书,或者耕田,也都是回归了咱们家本分了我倒是儿子争气呢,连个影子都见不着,倒不如你儿孙绕膝的热闹。”

听了贾赦的话,贾政沉默半天,才长叹一声“也罢了,就随他吧”

这天玉芬在家忽然想起迎春来信说,自己离开京城之前曾叫人到西山万寿寺许愿,如今到了还愿的时候,奈何她不在京城,只能求玉芬代她去还愿。玉芬忙着打发人先万寿寺去,预备了要用的东西,和庙里说预备几间干净的禅房。看了历书本子,选了个好日子,和贾赦说了,带着不少的下人到西山还愿去了。

听着玉芬要出去,她身边的丫头们都眼巴巴的看着,巴不得都跟着出去逛逛呢。玉芬知道丫头们的心思,笑着说“也罢了,怎么都是惊动人了。索性带着你们出去吧。”听着玉芬的话,那些丫头们欢天喜地的。到了那天,好几辆车子,几十个随从,一队人人马浩浩荡荡的向着西山去了。

到了山门前边,玉芬从轿子上下来,早有主持出来迎接了。到了正殿礼佛参拜,又听了大和尚解说佛法,一直到了下午时候,玉芬才从西山回来。等着到家已经是天色将黑了,可是贾赦竟然不在家,玉芬忍不住问道“老爷今天做什么去了,怎么还没回来呢”

留下来看家的丫头说“一早上太太前脚走了,老爷就出门了。说是到茶馆听书去了。只怕这会就要回来了”

玉芬忽然心里一动,耻笑一声“你也学会哄人了是不是是什么样子的茶馆,竟然从早上一直到说书到晚上,你也不想想,说书先生的嗓子也是肉长的,叫你从早到晚的讲话,你试试看。别给我装神弄鬼的,实话实说,对你好得多呢”

那个丫头一脸无奈“老爷临走的时候便是这样交代的,只是老爷临出门特别叫换了衣裳。还特别嘱咐,不要跟着很多人”

换衣裳,出门当然换衣裳了,玉芬心里暗想莫非是贾赦要见什么要紧的人,不想被人看见了。她随口问道“老爷出门穿的是什么”

“是新做的那个衣裳。不像是出门拜访的样子。我还听见老爷对成安说了句什么不要人前张扬,仔细着叫太太知道了。”小丫头的话叫玉芬心里生出个古怪的念头,贾赦这么神神秘秘的难道是“微服私访”去了。

前些日子做换季衣裳,玉芬叫人送了料子到贾赦跟前,叫他挑选。谁知贾赦只传话说“如今在家居丧,不要过于奢华了。只做些朴素的就是了。”当时玉芬并没多想,只叫裁缝做了些看起来很朴素的衣裳送过去。

那些衣裳在贾赦来说可以说是朴素的几乎寒酸了,但是对一般人来说,也是难得的好衣裳。

玉芬想起当年雁声和迎春小时候,贾赦就喜欢带着孩子到街上转转,叫他们体验市井生活的乐趣。或者贾赦是在家里闷坏了,也不好和旧日的同僚们走的太近了。贾赦干脆做平民百姓的样子,到街上溜达去了。

“也罢了,真是越老越成了孩子了大热的天气,晒得中暑了怎么办”玉芬看看天色,对着丫头们吩咐一声“累了,预备水洗澡吧”

洗了澡,躺在铺着芙蓉簟的卧榻上,叫丫头们用毛巾把头发一点点的擦干,然后用羊脂玉的梳子一点点的按摩着头皮,在发梢上涂抹上精心配制的发油,虽然已经不年轻了,可是玉芬的头发依旧是保养的乌黑明亮,丰满顺滑。小丫头轻轻地给玉芬捶腿,凉爽的夜风从虾须帘的缝隙吹进来,带着花园里各种花草的香气,叫人昏昏欲睡。

等着玉芬再次睁开眼,案子上的自鸣钟已经到子时了这么晚了玉芬猛地想起贾赦不是九门提督了,他再也不能随便犯夜禁,晚上在街上随便溜达了。这个时候了他到哪里去了

“太太醒了,刚才见着太太头发还没干透呢,也不敢惊动。这会头发也干了,还是到床上吧,仔细着风凉,冻着了可不好了。”春朝听见声音忙着进来,剔亮了烛台。

“老爷回来没有,难道是在外书房住下了还是和几位先生们闲话呢。真是越发没节制起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作息时间都乱了。”玉芬懊悔的掀开身上的薄纱被子起来,看着外面黑沉沉的天色抱怨起来。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贾赦倒是越来越放纵自我了。这么下去生活规律都被打乱了,身体总要受伤的。

春朝眉头一皱,压低声音说“看着太太担心,我出去问了几次了,老爷还没回来呢。我叫人出去打听,可是外面已经净街了不能随便出门。大概是老爷到谁家,天色晚了人家留下他住一晚上也是有的。”

“这个鬼话你自己信吗老太太走了还没一年呢,老爷能去谁家做客就算是做客,人家盛情留下了,难道也不给家里说一声吗老爷身边的人难道是要造反不成你都知道什么,都说出来吧别瞒我了”玉芬给自己倒杯茶一仰脖全灌进去,把茶杯重重的蹲在桌子上。

春朝明显的皱了下眉头,咬着嘴唇犹豫了下“我也是没听得很真切,正和事情就连着老爷身边很多人还不知道呢。我只是听了点只言片语。”

春朝扶着玉芬坐下来,仿佛了下很大决心“我曾经问过老爷身边的小厮,他们都是跟着出门的,但是双喜和双福就不知道,他们都说老爷喜欢去茶馆听先生说书,一般中午之前便回来了。可是嘉康和嘉安就闪闪烁烁的,我逼问,嘉康才吞吞吐吐的说老爷最近喜欢去张姨妈那里去坐坐。”

张姨妈玉芬想了想,才明白过来,这个张姨妈不是贾家的亲友,而是京城一个很有名气的书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