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赵宗全的谨慎(1 / 2)

加入书签

“呵呵,那我就不打扰了。”于献文微微一笑,带着人转身离开了。

    等于献文离开后,王安石冷笑道:“老狐狸。”

    “介甫兄,那位就是禹州知州?”李安问道。

    “没错。禹州那些县令敢对我阳奉阴违,也是有此人在背后撑腰。他这次过来,应该是听说汴京来人找我,特意来看看。”王安石说道。

    李安点了点头,难怪王安石到禹州后如此不顺。

    先前他还奇怪,王安石毕竟是禹州通判,即便他推行青苗法影响了禹州地主乡绅的利益,这些地主乡绅也不至于这么刚,直接就跟他对着干。

    现在看来,应该是此人在背后搞给那些人撑腰。

    “介甫兄别急,青苗法不成,可以试行别的政策。反正你自请外放,就是找个完善自己心中所想,为以后主持变法做准备。”李安说道。

    “嗯。”王安石点了点头。

    ……

    吃完饭后,王安石急于回去思考怎么完善摊丁入亩,让赵策英带李安和顾廷烨在禹州游玩。

    “禹州不比汴京,好玩的去处不多,我平常在颖川书院读书,带你们去那逛逛吧。”赵策英说道。

    “汉末曹操手下谋臣多数都出自颖川书院,我可是神往已久。”顾廷烨笑道。

    赵策英苦笑道:“如今的颖川书院可不是汉末的颖川书院。汉朝世家大族垄断书籍,所谓的颖川书院,其实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建立的私塾罢了。现在的颖川书院是唐朝时期建立的,至今也没出过什么名士。”

    “赵兄可是宗室子弟,以后自然有一番作为,将来谁敢说颖川书院没名仕?”李安笑道。

    等赵宗全当上皇帝,禹州就是潜邸。

    将来赵策英登基,颖川书院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天下宗室何其多,而且我…算了,不提也罢。”赵策英神色黯然道。

    赵策英心有大志,他若不是太祖一脉,以后或许还能得到重用。

    然而他太祖一脉出生,注定了他不可能得到重用。

    以后大概率是继承他父亲的位置,在禹州当个团练使。

    说起来,太宗坐上皇位后,对于太祖子嗣限制虽然大,却也没有赶尽杀绝。

    不过太宗一脉对太祖一脉防范还是很严。

    禹州距离汴京只有三百里,可谓是就在眼皮子底下。

    赵宗全父子那叫一个小心,根本不敢和禹州官员有什么往来。

    即便是王安石,也只敢教导赵策英,不敢真收其做学生。

    顾廷烨见状想要安慰赵策英几句,却不知如何开口。

    虽然认识不久,但是赵策英不仅文采不错,兵法韬略也懂一些。

    饭间一番闲聊,让顾廷烨对他印象很是不错。

    李安虽然知道未来的事,却没办法说出来。

    赵策英见气氛有些沉闷,主动转移话题。

    李安和顾廷烨也收拾心情,和赵策英说笑了起来。

    不一会,马车在颖川书院停了下来。

    颖川书院建造已有数百年,多年来只是翻修,并没有大动,书院还保留着唐朝的建筑风格。

    书院占地只有三十多亩,并不算很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