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百世王国(1 / 2)

加入书签

拓王国地处西部边陲,地广人稀,物产丰富。

王国的经济命脉是盐铁专营,军士的械甲、农夫的农具、食用的盐,是与公、侯交易的主打产品,占王国的财政收入近八成。

拓王国犀利的战刀长予,精悍的常备军团,是生存的依仗。

地广人稀,是国情,官府鼓励私田。

高城厚墙、坚甲利矛、精悍士卒,需要大量的人物、物力维持。

养军,是每一个人类王国、私地的负担,数量越多、装备越精良,负担越沉重,拓王国与神圣王朝交恶,不得不维持较强军力。

寓兵于民,是拓王的既定国策。

除了私田,拓王划肥沃的耕地,令军士自种自收,名屯田。

当然,拓王国的财力雄厚,源源不断的盐铁,使一切成为可能。

拓王国是一个微型的神圣王朝,治下有公国、侯国,及伯、子、男私地,而且,与庞大的神圣王朝一样,它们只象征性上缴供品。

与拓王的想法不一样,私地不再豢养军队,只保留少量私兵。

私地的爵爷,就是私地的天,爵爷的想法,就是王法。

盘剥狠了,肆意为恶,屁民要反抗,私兵弄不住?请拓王发兵!

出兵私地,亦是拓王的既定国策,兵不常用?战力会降!

风风雨雨,拓王国虽屡经磨难,一直延续百世。

百世王,名拓仁肃,八十有三,垂垂老矣!

王爷有六子、三女,四子任四个直属公国的公爷,一子任大将军!

三女远嫁,仅有幼子膝下承欢。

再过些日子,小王子届十五岁,算成年了。

拓王国历经百世风雨,一次次度过危机,一直雄踞西陲。

百世经营,国力稳固,同样,积累了太多的“隐疾”!

每一代的拓王明知不妥,却一直苟安,延宕至今。

此是结构性的问题,历届拓王竭力维稳,不愿陡起波澜。

历代拓王皆高寿,而即位的王爷,年纪老大,早失了进取的锐气,能和和气气地混到退休归天,自然不愿在自已的任上多事、搅局。

问题,一代累一代地往下推,总认为子孙有智慧妥善处理。

眼下,老王爷正在想着后事,自已归天后,让谁来接班?

长子年超六旬,渐渐日薄西山,理政的经验、精力,还不如已。

次子、三子、四子懦弱,怕架不住如狼似虎的权臣,保不住江山。

七子年近四十,身体健硕,年富力强,时任大将军,掌军权。

不成呢!七王子性野,视兄弟如仇寇,奉权贵如爹娘!

唯一,没有考虑过的,是幼子,九王子,拓凌飞。

九王子不凡,是老王爷亲手带大,五岁伴父听政,经验非富。

然而,九王子志不在朝堂,而是山野,最喜流连肆井、郊野,收集野闻、趣事,三圣的野考是其最爱,听说,像是启了蒙?

老王复又叹气,三圣的修行法门,渐渐流传,真真假假谁能分辩?

开国的功臣,拓祖依例分封,从国库里拿出钱粮助其立国、圈划私地,除了王城咸阳、五个公国,其余的公、侯国、私地属功臣私有。

王庭的文武?是拓祖的麾下、随从,没有功勋的属下。

“咳咳!”剧烈咳嗽,小王子忙不迭端茶、递水,温声道:

“父王,莫想权臣的事,保重身体罢!”

权臣?呵呵,是权臣,是玩弄拓王于掌股间的权臣。

拓王的脸罕见地泛起红晕,身体更加佝偻,权臣,哪朝没有权臣?

与神圣朝不同,拓祖优厚功勋,只要积功,尽封私地。

跟随拓祖的人,并非人人都有硬梆梆的功勋,九成九的人,是寸功未立,然而,他们举家随军,是从秋京城,一路奔波到西部边陲。

有功的文臣、战将,是拓祖的股肱之臣,有封尽封。

从龙之臣,没有功劳,却有苦劳,拓祖视之老兄弟。

王庭初立,拓祖量才擢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拓家江山稳固。

借神圣朝例,拓王庭设三公,司徒、司马、司寇。

拓祖废司农,将权责合并司徒,管人事、税支、钱粮。

中军长史韩氏,其心思缜密、其虑悠长,是首任司徒。

左史魏氏,军中文职,熟悉军事,任司马。

右史赵氏,军中执法,掌刑律。

设王室宗正,兼大将军,掌国中军权,后由当世王子执掌。

文武百官?靠官俸养家,是拓王赏饭!

立国之初,国无余财,百官敬业,官声清廉,万民悦服。

某一日,司徒猝死任上,是积劳成疾,累死了。

拓祖唏嘘,怜其忠、勤,令其长子韩苏继任司徒。

韩苏久随父历练,端的是能员,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韩氏三代司徒,为拓王国立下汗马功劳,于是,百世司徒姓韩。

于是,司马姓魏,司寇姓赵。

一世世积累,百官都有姓氏,是固定的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