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帮(1 / 2)

加入书签

毕加索的生活真的没有任何一点。凡妮莎发现,每时每刻,都有记者带着摄像机围在门外。试图记录毕加索的生活。毕加索家里养了一只德牧,他经常需要出门遛狗,而记者们从不放弃这个机会,即使是毕加索的遛狗照也能卖到很高的价钱。

奥比利埃是一个极小的城镇,交通不便,民风淳朴,但是也阻挡不了那些记者前仆后继的脚步。

只要毕加索在家,他基本上都会拉上窗帘,试图隔绝外界的叨扰。除了遛狗,他的私人时间基本上都被绘画占据。

而且毕加索性格比较孤僻,谢绝朋友的打扰。

正是在奥比利埃这个星期,凡妮莎似乎才开始了解真正的毕加索。笼罩在大师的光环下的,亦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他也会觉得孤独。

毕加索经常一个人走上阁楼,坐在阁楼中抽雪茄,望着阁楼里的画发呆。

弗朗西斯和凡妮莎熟悉后,她就告诉凡妮莎,这里挂着毕加索年轻时好友的肖像。

弗朗西斯是个年轻而貌美的女人,她毕业于剑桥大学的英国文学专业,她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但是她本身作为艺术家,创作水平并没有十分出众。她与毕加索的邂逅极其浪漫,当时弗朗斯西与好友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餐厅就餐,而毕加索恰巧坐在她旁边的那一桌。弗朗西斯没有注意邻桌坐着的这个老人,她和朋友眉飞色舞的谈着艺术,还谈到毕加索即将在巴黎举行的画展。毕加索听到别人在讨论自己的名字,本来觉得非常厌烦,但一抬头,却看到了这个美丽的女人。他对弗朗西斯一见钟情。

那时是1943年,弗朗西斯在聊起那一天眼神充满温情,宛如那时正被毕加索追求的青涩女孩。她说起毕加索尽管是一位艺术大师,却带着她游遍巴黎,做一些年轻人才会喜欢的游戏。

尽管此时毕加索已经年过60,但是她依然无法抗拒的爱上了他。弗朗西斯本来就是毕加索的粉丝,她被毕加索的才华深深吸引,而且,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无法拒绝毕加索霸道而强烈的爱情。

他们已经相伴七年时光,在这段时光中,毕加索和她隐居在这个山林的角落。她为毕加索生了两个小孩,克洛德和帕洛玛。

她同样是艺术家,她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而和毕加索一起生活之后,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弗朗西斯虽然说自己从未后悔过这样的牺牲,她愿意为毕加索放弃自己之前的生活,但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亦有深深的落寞和不甘。

毕竟弗朗西斯不同于毕加索以前的女人,愿意为毕加索做出完完全全的牺牲,视毕加索为自己的一切。弗朗西斯是个独立的女性,她心里有许多关于艺术的梦想。从艺术者的角度,弗朗西斯知道自己一生都无法追上毕加索的水平,毕加索对艺术的感知力令她自叹弗如。但她也并不希望自己的人生,都被永远的烙印上毕加索某个女人的标签。

她的内心深处,是希望能和毕加索并驾齐驱。她希望自己能和毕加索站在完全平等的角度,可这样的想法终究只是她一厢情愿的幻想。她没有这样的卓绝的天赋,后天的努力只能让她成为一个不错的画家。但在整个法国,像她这样水平的画家实在太多。而且,毕加索希望她成为一个乖巧的妻子。毕加索不希望她继续从事艺术领域,他希望妻子的时间都完完全全属于自己。

他欣赏弗朗西斯的小性格,弗朗西斯的不温顺令他时常感到惊喜,但是毕加索所能接受的弗朗西斯,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之内的小反抗,就像夫妻间的一种情趣。而当弗朗西斯真正和毕加索谈论自己的追求,试图把自己放在和毕加索平等的角度时,毕加索就无法接受了。

也许弗朗西斯太寂寞了。毕竟毕加索性格比较孤僻,为了陪着毕加索生活在这个小城市,弗朗西斯完全远离了之前的生活。她的亲朋好友,她过往的生活似乎都离她远去,她现在唯一所拥有的,就是毕加索的爱。她在和凡妮莎说这些话的时候,如同梦呓般自言自语,她不需要凡妮莎回复什么。她只需要凡妮莎的倾听。

但是,弗朗西斯此时并不觉得后悔。她对毕加索的爱压倒了一切。她愿意为毕加索牺牲,也愿意失去自己的事业以成全毕加索的人生。即便她的眼里隐约有不甘和落寞。

和毕加索的爱情像一个囚笼,困住了她。

而且,弗朗西斯还说,她到现在都未真正走入毕加索的生活。

毕加索那个隐秘的阁楼,一直拒绝她的拜访。即使已经在一起生活七年。

弗朗西斯说,她曾经趁毕加索出门的时候走进这个阁楼。

那里挂了他年轻时期好友的肖像。

在毕加索还是青年的时候,他离开西班牙到法国闯荡。那时法国文艺界最知名的艺术家是莫奈这些印象派画家。而毕加索的绘画极其不受欢迎,那时他虽然未曾正式形成自己的风格,但他的绘画已经有了后来的影子。扭曲的线条,夸张的造型,让他无数次被画廊拒绝。

毕加索很有天赋,如果他模仿莫奈和梵高的风格,也能很快就闯出一条路来。但是他不愿意做别人的影子。他一家一家推销着自己的画,却又一次一次被拒绝。他不得不靠打工来养活自己的生活,他住在一条极破的渔船上,过着非常贫穷的日子。

但好在朋友的出现,慰藉了他此刻的心灵。他在巴黎闯荡的时候,结识了一些好友,同样都是郁郁不得志而又怀揣艺术梦的年轻人。

他最好的朋友,是一个叫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的年轻诗人。他还认识了马克思雅各布和安德烈萨尔蒙,他们组成了一个朋友帮。尽管他们的艺术梦想都遭到鄙夷,但是他们几人在狭小的渔船中点着蜡烛畅谈诗歌和绘画的生活,却使他的精神生活非常丰富。

也许是因为进入暮年时期,毕加索越来越爱回忆往昔。他怀念当年在巴黎放纵形骸的生活,那时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腔热情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们试图在巴黎这个浪漫之都艺术之城大展拳脚。名利,金钱,女人是他们最渴望的存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走向破裂。导火索是毕加索和纪尧姆的绝交。

毕加索虽然天赋异禀,但他的脾气一直非常古怪。纪尧姆非常欣赏他的天资和才华,而且纪尧姆性格又一向温和,所以毕加索遇到打击后时常向对纪尧姆冷嘲热讽,但纪尧姆一次次包容他。

而后来两人有不同观点时,两人短暂的冷战,毕加索就写信向纪尧姆绝交,纪尧姆就花钱买上酒和菜,登门去找毕加索首先道歉。最后两人才能和好。

但后来,毕加索渐渐有了一些名气,而纪尧姆的诗人梦却仍然不被欣赏。面对得了名气变得更加骄傲且刻薄的毕加索,纪尧姆渐渐的感到有些自卑。他感到自己不再和毕加索处于平等的位置,开始避开毕加索。

毕加索性格古怪,对于亲密的朋友无法克制住自己尖酸的脾气,所以他总是挖苦和嘲讽纪尧姆,更嘲笑纪尧姆的诗是一堆无用的废物,如果这能算是诗歌,那他放个屁也就能成为诗人

直到两人断交后,毕加索提到纪尧姆,还忍不住自己的脾气,挖苦他诗写的不好,只能通过这种幼稚的方式来维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他似乎笃定了纪尧姆最终总会忍让他,就像无数次两人断绝友情后,纪尧姆总会首先服软,向毕加索道歉,然后两人再继续会来往。

但是这一次,他不仅没有等到纪尧姆的道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毕加索开始有些担忧,但他拒绝表露出自己对纪尧姆的关心,在共同朋友面前也只能通过挖苦他的方式来把话题转移到他身上,试图旁敲侧击的问到他的下落。

但他的骄傲不容许他主动去联系纪尧姆。两人后来就慢慢失去了联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